1943年,八路军排长进城打探敌情,谁知被伪军认出,逃亡路上遇到日军在摆席,他笑

玉尘飞啊 2025-09-15 21:36:57

1943年,八路军排长进城打探敌情,谁知被伪军认出,逃亡路上遇到日军在摆席,他笑了:“正好肚子饿了,进去吃一顿吧!”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这话可不是开玩笑,说这话的人叫孟庆友,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的一名侦察排长。 他脸上带些麻子,个子高大,本来这特征干侦察容易暴露,他却偏把它变成了“招牌”,甚至敢凑到伪军面前问:“老总,你看我像不像孟庆友?” 这份胆识,在1943年山东抗日根据地反“扫荡”的节骨眼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那年日军酝酿着一次大规模扫荡,行动突然,八路军急需搞清敌人的兵力和时间。任务落到孟庆友身上,他二话不说,带上一名战士,打扮成赶集的农民,头戴草帽就往石井镇走去。 城门口挤着一堆人,原来墙上的悬赏布告格外显眼。大汉奸朱信斋发布高价悬赏,要孟庆友的人头,布告还特意注明“脸有麻点”。 孟庆友混在人群里听着议论,差点笑出声,但知道得赶紧离开。谁知刚转身,就撞上了伪军侯连长。 这人以前被孟庆友俘虏过,教育一番后释放,没想到又干起了汉奸。侯连长一眼认出他,当场鸣枪大喊:“孟庆友进城了!” 集市顿时大乱,人群四散。孟庆友和战友闪进路边茅房,迅速套上事先备好的伪军军官制服。两人再走出来,已是“自己人”模样。 正琢磨下一步,恰巧一队日伪军迎面走来,赶着去镇上最高档的酒楼——日军小队长小野正在摆宴,宴请各方头目部署“强化治安”计划。 香味飘过来,孟庆友肚子咕咕叫,他心一横:“正好饿了,吃他一顿!” 说罢混入队伍,大摇大摆跟进宴会厅。里面鸡鸭鱼肉摆满桌,酒香四溢。他找个位置坐下,抓起鸡腿就啃,自然得好似常客。 日军军官打量这个生面孔,问他是哪部分的。孟庆友嘴里塞满肉,含糊答:“石崖据点朱副大队长的副官。” 对方见他那股淡定劲儿,没再多疑。 吃席是假,听情报是真。孟庆友耳听八方,果然搜集到日军扫荡的大致时间、兵力和可能路线。不过宴席上毕竟人多眼杂,日军小队长小野终于起疑,暗中派人核查身份。 孟庆友察觉气氛不对,借口上厕所溜出宴会厅。他真去了茅房,并在门后设置简易诡雷——把手榴弹挂上门后,用细绳连接门栓。 果然,没多久伪军就冲来搜捕。第一个推门的触发了诡雷,爆炸声震惊全镇。日军以为八路军大部队攻进来了,顿时乱作一团。孟庆友和战友趁乱躲进当地群众家的地洞,等到天黑才安全离开。 返程路上,戏剧性一幕又上演,他们再次撞见那个侯连长。但这回,侯连长没认出穿伪军制服的孟庆友,还想盘问扣押。 孟庆友突然拔枪顶住他额头,吓得对方跪地求饶。最终,侯连长自己成了俘虏,被押回独立营。 这次行动,孟庆友不仅带回了关键情报,还活捉了一名伪军连长。1944年8月,他出席山东军区英模大会,被授予“战斗英雄”和“捕敌神枪手”称号。后来他继续投身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转业到化工部工作。 孟庆友的故事之所以被传颂,不仅因为他胆大心细,更在于他总能把劣势变优势。脸上麻子容易暴露?他偏用它迷惑敌人,反而让对手放松警惕。 革命年代正是千千万万像孟庆友这样的敌后工作者,以过人胆量和智谋,为家国换来光明。 信息来源: 闪电新闻《寻馆记·文物里的红色记忆|一枚勋章背后的“捕敌神枪手”》 山东台综合广播《寻馆记·文物里的红色记忆|一枚勋章背后的“捕敌神枪手”》

0 阅读:0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