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腊月二十八,张怀芝到亲娘舅家去借钱,娘舅瞧不起他,只用一斗黑豆,打发了他。没想到多年后,张怀芝却坐到了山东督军的职位。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880年寒冬,山东东阿县白雪皑皑。 18岁的张怀芝踩着厚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通往舅舅家的乡间小路上。 他身上那件打满补丁的棉袄早已被风雪浸透,冻得发紫的双手紧紧攥着空米袋。 这是腊月二十八,年关将至,家里已经断粮三天了。 张家的土窑里,六口人正围着微弱的炉火发愁。 张老汉望着窗外纷飞的大雪,叹了口气: "怀芝该到舅舅家了吧?" 母亲默默擦拭着眼角,她知道兄弟一向瞧不起他们这家穷亲戚。 此时张怀芝正站在舅舅家的青砖门楼前。 高大气派的门庭与他家的土窑形成鲜明对比,石狮门墩上积着雪,仿佛在冷眼注视着这个穷外甥。 他犹豫片刻,终于抬手叩响了门环。 门开了一条缝,管家探出头来,看清来人后露出鄙夷的神色: "等着。" 大门又重重关上。 张怀芝在风雪中站了半个时辰,浑身冻得僵硬。 终于,厨房后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斗黑豆劈头盖脸地撒在雪地里。 张怀芝蹲在雪地里,默默捡拾着散落的黑豆。 院内传来表弟们啃猪蹄的欢笑声,油脂的香气飘过墙头,刺痛了他的鼻腔。 他知道,这斗喂牲口的黑豆,是舅舅对他最刻骨的羞辱。 背负着那袋黑豆,张怀芝踏上了归途。 风雪更大了,每一步都陷在深雪里。 他想起这些年来因为贫穷所受的白眼,想起父母佝偻的背影,想起弟妹们饥饿的哭喊。 走到村口的老槐树下时,他突然转身,朝着与家相反的方向大步走去。 "不混出个人样,绝不回来!"他在心里发誓,拳头攥得发白。 投军后的日子并不好过。 因为没有文化,张怀芝被分配去养马。 整整七年,他每天与战马为伴,睡在马厩旁的草堆里。 同袍们嘲笑他是"马夫张",但他默默忍受着,把每匹马都照料得膘肥体壮。 转机发生在袁世凯视察军营那天。 当袁世凯的坐骑突然受惊狂躁时,其他人都吓得不知所措,只有张怀芝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 他凭借七年养马的经验,巧妙地制服了烈马,自己却被马蹄踢伤。 袁世凯赏识他的勇敢和技艺,破格保送他进入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学习。 在那里,张怀芝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和军事技能,常常挑灯夜读到天明。 1890年毕业后,他被编入新建陆军,从最底层的伍长做起,凭借战功逐步晋升。 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张怀芝面临一生中最艰难的抉择。 慈禧太后命他用进口的德国重炮轰击东交民巷使馆区。 他深知,一旦开炮必将引发国际争端,但抗旨不遵也是死罪。 关键时刻,他想起军校教官的教诲: "为将者,当知进退。" 他立即求见军机大臣荣禄,巧妙地请示: "未有大人手令,卑职不敢开炮。" 这番周旋最终让他以发射空炮的方式既执行了命令,又避免了实际冲突,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智慧。 民国建立后,张怀芝官至山东督军。 虽然身居高位,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贫苦出身。 1920年,他捐出积蓄重修净觉寺,将其改为义学,让贫苦子弟都能免费读书。 他还创办了张氏小学,亲自为孩子们挑选教材。 晚年回乡时,张怀芝特意去看望了舅舅。 老人已经卧病在床,见到衣锦还乡的外甥,羞愧得无地自容。 张怀芝却吩咐手下: "给舅舅请最好的大夫,送最好的补品。" 他早已明白,与其铭记仇恨,不如用今日的成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从马夫到督军,张怀芝的人生轨迹诠释了乱世出英雄的真谛。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出身不能选择,但道路可以。 即便是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只要保持尊严和勇气,就能走出一条光明之路。 主要信源:(大众网——张怀芝:从马夫成为北洋军阀大将军)
1880年腊月二十八,张怀芝到亲娘舅家去借钱,娘舅瞧不起他,只用一斗黑豆,打发了
尔说娱乐
2025-09-16 09:38:41
0
阅读:194
用户15xxx39
还是有点肚量的!
good勒
出生寒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