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3岁男子丢下怀孕5个月的妻子再也没有回来,妻子不听劝阻,坚持生下了

盘盘鸭 2025-09-16 10:50:15

2020年,33岁男子丢下怀孕5个月的妻子再也没有回来,妻子不听劝阻,坚持生下了儿子,如今孩子5岁了,妻子告诉孩子“你爸爸是英雄”。   2020年盛夏,加勒万河谷的风带着刺骨的寒意,海拔4300米的高原上,氧气稀薄得让人胸口发闷。 33岁的陈红军站在哨所前,刚结束与妻子肖嵌文的视频通话,电话里肖嵌文摸着五个月大的孕肚,笑着说“宝宝今天踢我了,好像在跟你打招呼”,他隔着屏幕比了个“耶”; 承诺“下次休假一定回去陪你做产检,还要给宝宝讲高原雄鹰的故事”。挂了电话,他在笔记本上写下“思远”两个字; 这是他早就想好的孩子名字,“思”是思念,“远”是远方的家,也是他守护的这片边疆。而这会是他最后一次对家人许下承诺。   6月15日,高原的天气骤变,前一秒还是晴天,下一秒就刮起了沙尘暴。陈红军带领战士们例行巡逻,刚走到河谷附近,就发现印军公然越线,人数远超我方。 按照边境处置惯例,他让战士们留在后方,自己率先上前交涉,声音透过风沙传得坚定:“这里是中国领土,立即退回去!” 可印军早有预谋,突然拿出棍棒、石块发起暴力攻击,一名新兵来不及躲闪,被石块砸中手臂。陈红军见状,立刻大喊“跟我上”,率先冲入战团。 他却始终把战友护在身后,直到最后一刻,双手还紧紧攥着一名印军的手臂,不让对方伤害身边的战士。   消息传到兰州时,肖嵌文正在音乐学院的琴房练《十五的月亮》——这是她和陈红军结婚时一起唱过的歌,歌词里“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曾是他们婚后聚少离多的慰藉。 当部队同志穿着军装出现在琴房门口时,肖嵌文心里咯噔一下,手指停在琴键上,再也弹不下去。 听到“陈红军同志牺牲了”这句话,她手里的乐谱掉在地上,沉默了许久,才缓缓摸向隆起的腹部,泪水无声地淌下来。   2020年底,小思远在兰州出生了。肖嵌文抱着这个皱巴巴的小家伙,第一次“见”到陈红军; 通过部队送来的遗物:一本写满巡逻记录的笔记本,上面记着“2020.3.15,今天嵌文说宝宝会动了”“2020.5.20,给宝宝买了小军装”; 一把磨得发亮的军刀,是陈红军巡逻时用来开路的;还有一根吉他弦,是他自学吉他时弹断的,原本想等孩子出生后弹摇篮曲。 每当小思远哭闹,肖嵌文就把笔记本放在孩子身边,轻声读上面的文字,神奇的是,孩子总能慢慢安静下来,好像能听懂爸爸的声音。   独自抚养孩子的日子里,肖嵌文成了“超人妈妈”。当地政府考虑到她的情况,为她安排了音乐学院教师的工作,既方便照顾孩子,也能发挥她的专业特长。 她每天清晨六点起床,给孩子穿衣服、冲奶粉、做辅食,送小思远去幼儿园后,再匆匆赶去学校上课;中午趁着午休,还要给幼儿园老师发消息,问孩子有没有好好吃饭; 下班后第一时间接孩子回家,陪他读绘本、玩积木,晚上给孩子洗澡时,还会讲“爸爸在高原上保护小羊”的故事。 部队的战友们也常来看望他们,有时是送些高原特产,有时是陪小思远玩玩具,每次来都会说:“小思远,你爸爸当年可勇敢了,保护了好多战友。”   2025年清明,肖嵌文带着小思远第一次去了加勒万河谷。高原的风依旧凛冽,吹得人睁不开眼,陈红军的纪念碑前摆满了鲜花,有战友送的,也有自发来祭奠的群众。 肖嵌文牵着小思远的手,让他给爸爸献了一束格桑花——这是高原上最常见的花,也是陈红军生前最喜欢的花。 小思远踮着脚,把花放在纪念碑前,对着石碑说:“爸爸,我长大了,会听妈妈的话,以后也要当英雄,保护妈妈,保护国家。” 旁边的老兵听到这话,忍不住红了眼眶,想起当年陈红军常说的话:“我们守在这里,就是为了让家里的孩子能安稳长大,能骄傲地说‘我爸爸在保护国家’。”   如今,小思远已经能熟练地背出爸爸的名字,会拿着玩具枪在家模仿军人站岗,还会在肖嵌文弹琴时,坐在旁边跟着哼《十五的月亮》。 肖嵌文依旧在音乐学院教书,偶尔会带着学生去烈士陵园演出。   这个故事,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牺牲,而是一个家庭对国家的奉献,一群人对信仰的坚守。在加勒万河谷的寒风中,陈红军的精神从未远去; 在兰州的寻常巷陌里,小思远的成长正在延续这份传承。英雄从未离开,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守护着自己热爱的祖国和家人,也照亮了更多人前行的路。 主要信源:(河南省信访局——【榜样在身边】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机步营原营长陈红军——铁拳尖兵永驻喀喇昆仑)

0 阅读:0
盘盘鸭

盘盘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