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长郡斑马湖中学最近摊上事儿了——有学生在网络平台举报,部分班主任未经家长和学

夏日朗晴 2025-09-18 08:00:38

长沙长郡斑马湖中学最近摊上事儿了——有学生在网络平台举报,部分班主任未经家长和学生同意,在教室里私装监控设备。学生们吐槽,自己的一举一动被24小时无差别监视,连课间和同学说句悄悄话都提心吊胆,整个人像被“透明笼子”困住,学习时总忍不住想“后面那双眼睛是不是在盯我”,连午休都睡不踏实。更关键的是,教室虽是公共场所,但学生写日记、传纸条这些私密行为被全程记录,明显越过了隐私边界。 这事儿很快引发连锁反应。当地教育局迅速介入调查,发现确实有个别班级擅自安装监控,立刻责令学校拆除设备,还多次督促整改。有学生反映“整改没动静”后,教育局再次加压,最终确保所有私装监控被移除。学校方面解释,安装监控是为了管理纪律,毕竟部分学生上课说话、玩手机的现象屡禁不止,但这种“以监控换秩序”的做法,显然没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 从法律层面看,班主任的行为踩了红线。《民法典》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刺探、侵扰、泄露、公开他人隐私。教室虽然是公共空间,但学生在其中的交流、休息等行为具有私密性,未经同意的监控相当于把学生的生活“直播”给第三方,这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对学生人格尊严的忽视。就像有学生说的:“我们不是犯人,为什么要被这样监视?”这种被控制的感觉,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反而影响学习状态。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学校和教师的管理方式是否该“升级”?用监控替代沟通,用技术代替信任,看似高效,实则暴露了教育理念的滞后。真正的纪律管理应该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比如通过班会讨论制定规则、设立学生自治小组,或者用正向激励代替惩罚性监控。毕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独立、自律的人,而不是制造“被监视的乖孩子”。 这次事件也给所有学校敲了警钟:技术可以辅助管理,但绝不能替代人文关怀。学生不是冰冷的“数据点”,他们的感受和权利同样需要被重视。现在监控拆了,但如何重建师生间的信任,如何用更温暖的方式引导学生,才是学校该思考的长期课题。 话说回来,你上学时遇到过类似被“过度监视”的情况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和老师沟通这种不适感?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说不定你的经历能给其他同学提供参考呢! (案例来源:红星新闻)

0 阅读:62
夏日朗晴

夏日朗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