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政策出现巨大转向!9月17日,正在出席北京香山论坛的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帮

史鉴奇谈 2025-09-20 16:59:18

美国对华政策出现巨大转向!9月17日,正在出席北京香山论坛的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帮办施灿德表示,美国战争部长赫格塞斯上周有关“不寻求与中国冲突”的说法,标志着美国政策出现重大转变,特朗普政府正寻求与中国共存之道。施灿德强调称,眼下唯一重要的是:中美不要开战,否则世界不复存在。   其实这种转变早有苗头。施灿德自己就经历过中美关系的起伏,他不仅能用中文交流,还曾把中方赠送的“和为贵”书法作品直接挂在自己办公室。   这种细节可能比官方声明更能反映某些深层动向。他提到,中美之间长期以来对彼此的很多预设其实都是错的,比如美国总觉得自己能“影响”甚至改变中国,但现实证明这根本行不通。两国现在都意识到,再像以前那样互踩红线,对谁都没好处。   台湾问题始终是绕不过去的坎。施灿德明确说,台湾问题只是中美“成千上万个问题中的一个”,但确实是最敏感那个。不过现在美方的调门似乎有点变化,他们开始强调“不寻求中国政权更迭”也“不想扼杀中国”。   这种表述在过去的美国高层中很少见,听起来像是试图给紧张局势降温。但中国人历来更看重实际行动而不是漂亮话。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就直言,关键不是美国说了什么,而是他们做了什么。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本质上没变,只是战术工具换了而已。   特朗普政府现在的对华态度让人觉得有点矛盾。一方面,他们还在打贸易战这类传统牌,比如威胁加征关税;另一方面,又悄悄推动一些高层对话,比如安排跨党派众议院代表团访华。   这种摇摆其实反映了美国内部的挣扎:既想压制中国,又清楚知道完全“脱钩”根本不现实。美国企业界和一部分战略界人士已经意识到,中国的发展是挡不住的。就像施灿德说的,美国在很多技术领域已经被超越,“不接受也得接受”。   中美关系未来的出路可能真的在于找到某种“竞争性共存”的模式。双方在经济和技术上深度交织,全球性问题比如气候变化和核不扩散也需要两国合作。   但竞争甚至对抗的成分也不会消失,科技领域的“小院高墙”和供应链的“双轨制”可能会持续很久。两国都在试图划清底线,避免误判,比如美方强调不打仗,中方则坚决反制任何触碰红线的行为。   香山论坛本身就成了观察中美互动的一个窗口。今年这届论坛来了100多个国家代表,中方借此传递了反对“丛林法则”的信号。   而美方派官员参与论坛,也显示出他们愿意在某些场合倾听中国的声音。这种多边平台上的互动,有时比双边会谈更能反映两国的真实态度。   说到底,中美关系能否稳定下来,取决于双方能否把“共存”作为核心战略目标,而不是总想着压制或改变对方。施灿德提到,两国需要建立新的机制来避免危机,这需要双方都承担一定风险。但现实是,中美之间的互信已经严重受损,重建起来绝非易事。美国国内政治充满变数,对华强硬仍然是“政治正确”,而中国也绝不会在核心利益上让步。   眼下这种“战术缓和”能持续多久,没人能打包票。但至少双方都明白了一点:动手没有赢家,对话总比对抗强。这个世界经不起两个大国真正撕破脸,所以哪怕只是为了最基本的生存逻辑,中美也得硬着头皮继续谈。

0 阅读:82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