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王震率十万大军进入新疆,却苦于没煤取暖,这时,李四光告诉他:“我有个学生,叫王恒升,找到他就能找到煤!” 1949年那时候,王震将军带着十万大军进了新疆。 那时候正是天寒地冻的季节,零下好几十度,部队和当地老百姓都碰到了个大难题,没煤取暖。 没煤烧,只能烧马粪来扛着严寒,马粪烧起来烟大还不顶热,冻得人直打哆嗦,日子过得特别难。 王震将军心里跟火烧似的急,他早就听说新疆地下埋着不少煤矿,可就是没人懂行,不知道咋开发。 就在这犯难的时候,王震将军忽然想起了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 赶紧让人联系上李四光,李四光一听情况,就说:“我有个学生叫王恒升,他对新疆的地质情况门儿清,找到他就能挖出煤来!”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派人去找王恒升的时候,却发现这位懂地质的专家,居然在监狱里关着,给安的罪名是“里通外国”。 王震将军没因为这罪名就放弃,他觉得这么个懂新疆地质的人,肯定不简单。 亲自提着马灯,就去监狱见王恒升了。 一进牢房,王震将军就愣住了,这位戴着脚镣的先生,正蹲在昏暗的牢房里,用地上的煤块画着东西。 走近一看,原来是地质图纸,旁边还放着一本用俄文写的地质笔记。 王震将军一看就明白,这绝对是个难得的好人才,可不能就这么埋没了。 接着就派人仔细调查,这事儿的真相很快就查清楚了。 原来王恒升是个实打实的爱国学者,早年在瑞士留学的时候,还把自己三个月的工资都捐给了抗日联军,支援国家打鬼子。 他之所以被关进监狱,是因为当地有些势力,怕他真把煤矿开发出来,断了他们自己的财路,就故意诬告他“里通外国”,把他关了起来。 真相大白后,王恒升很快就出了狱。 刚出来,他就带着解放军直奔乌鲁木齐市郊的六道湾。 到了地方,他指着那片被冰雪盖着的土地,肯定地说:“就从这儿往下挖,挖到三十六尺深就能见着煤。” 大家赶紧动手挖,挖到三十四尺深的时候,乌黑发亮的煤果真就露出来了! 这个消息一传开,部队和老百姓都高兴坏了,再也不用愁没煤取暖了,冬天总算能过个暖和日子了。 王恒升这个人,他可不是天生就这么有学问的。 他老家在河北定县,家里特别穷,小时候母亲就不在了。 全靠自己一股不服输的劲,拼命读书,1919年的时候考上了北京大学。 那时候地质专业还是个新兴学科,他觉得学地质能为国家找资源,就选了这个专业。 在学校里,他跟着李四光教授学习,学得特别认真,毕业的时候成绩特别好。 王恒升不光学问做得好,爱国心更是没话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当时还在瑞士,一听说国内打仗了,立马就回国了,一心要为抗战出份力。 他带着调查队,去给滇缅公路选路线,那条路可是抗战时期重要的运输线,能帮着运物资。 后来他还去了西南联合大学当老师,教出了好多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后来都成了国家地质领域的骨干。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王恒升把心思都放在了铬铁矿的研究上。 铬铁矿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他为了找矿,经常往新疆、内蒙古这些地方跑。 那时候他年纪已经不小了,可一点不娇气,坚持去野外工作,风里来雨里去的,从来没喊过累。 他总结出来的“探边、摸底”找矿规律,给国家的矿产勘探帮了大忙,好多地方都是照着这个规律找到矿的。 晚年的时候,王恒升家里挂着一首他自己写的诗:“夹道柳黄条垂金,不觉一年又春深,时光流逝人易老,老马伏枥志应新。”这首诗就跟他一辈子的写照一样,就算年纪大了,头发白了,报效国家的心思从来没变过。 现在再看新疆,到处都是煤矿、油田,成了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给国家发展帮了大忙。 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当年那位在监狱里,还不忘研究地质的王恒升,也离不开那位敢重用人才的王震将军。 这事儿也告诉咱们,真正有本事的人,就像金子一样,不管暂时被埋在什么地方,总有发光的时候。 真正的人才,也总会被懂得珍惜的人发现。 咱们国家能有今天的好光景,就是因为有太多像王恒升这样爱国又有本事的人,还有像王震将军这样识才用才的人,他们一起为国家出力,才让日子越过越好。
第四野战军的阵容有多强大,看授衔名单与职务,就知道是主力部队“1955年9月2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