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宫突然宣布了! 9月21日,白宫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对外正式官宣,从当天起,申请H-1B工作签证得额外交10万美元费用。 这个数字一公布,不仅让准备申请的外国专业人士倒吸凉气,更让硅谷的科技巨头们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此前H-1B签证的申请费用不过几千美元,最多不超过5000美元,一夜之间门槛直接暴涨20倍,这样的幅度在美国移民政策史上都极为罕见。 政策落地的第一个周末,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几乎全员无休。亚马逊的员工收到紧急邮件,警告所有持H-1B签证在海外旅行的员工必须在20日前返回美国,否则入境可能面临阻碍。 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高管们整夜都在交换消息,有人在内部系统里焦急地询问正在国际水域邮轮上的员工如何紧急改签,还有人因为找不到即时航班而濒临崩溃。 这种混乱场景并非夸张,毕竟按照新规,9月21日之后提交的申请都得按新标准缴费,而美国每年发放的8.5万个H-1B签证名额中,仅亚马逊一家今年就申请了超过1万个,这意味着单是这家公司就可能面临上亿美元的额外支出。 这项政策的出台并非毫无征兆。近年来,美国国内关于技术移民的争议从未停歇。特朗普阵营内部对此更是分歧严重,埃隆・马斯克等科技巨头老板多次公开捍卫H-1B签证制度,却遭到不少右翼成员的批评。 白宫在解释政策时强调,此举是为了确保美国引进的是真正高技能、无法被美国人替代的人才。但现实情况是,外国技术移民早已成为美国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 根据美国移民委员会2022年的报告,外国技术移民占全美STEM领域从业人员总数的23.1%,比2000年的16.4%显著提升。更关键的是,这些技术移民中86.5%至少拥有学士学位,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比例更是高达49.3%,远超美国本土从业者的21.8%。 最受冲击的无疑是来自印度的申请者。数据显示,去年获得H-1B签证的人群中,印度人占比超过70%。对于这些大多在科技公司从事软件开发的专业人士来说,10万美元的额外费用几乎相当于半年甚至一年的收入。而对于那些刚从美国高校毕业的国际学生,这个数字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美国教育机构颁发的科学或工程领域博士学位中,有46%都由外国留学生获得,其中中国留学生毕业后留美至少五年的比例曾高达90%。如今这道费用门槛,相当于直接关闭了许多普通技术人才的留美通道。 企业界的反应更是激烈。亚马逊、微软、Meta、谷歌等科技巨头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不满,它们一直是H-1B签证计划的主要受益者。 进步商会创始人亚当・科瓦塞维奇直言,这会让美国在与中国的人工智能竞争中束手无策,因为全球顶尖的AI人才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国出生的。 初创企业的处境则更为艰难,沃森移民律师事务所的客户大多是小企业主,她告诉媒体,这项政策对许多客户来说可能是“致命一击”,他们几乎会被高昂的价格直接挤出市场。 这种分化在硅谷尤为明显,大型科技公司或许还能通过内部调整消化成本,而依赖海外人才的初创企业很可能因此失去创新活力。 政策变动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美国的H-1B签证一直是全球高技能人才流动的风向标,如今这扇门突然收窄,加拿大、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行动,准备吸引那些原本计划赴美发展的技术人才。 历史数据显示,美国的科技优势很大程度上依赖国际人才流动,《福布斯》人工智能50强榜单中的初创公司有三分之二至少有一名移民创始人,美国最有价值的20家科技公司中有11家由外国出生的CEO领导。当这些人才开始转向其他国家,美国的创新引擎难免会受到影响。 更深远的影响可能体现在教育和就业市场的重构上。长期以来,美国高校的STEM专业之所以吸引全球留学生,很大程度上因为毕业后有通过H-1B签证留美工作的可能性。 现在政策突变,很多留学生不得不重新规划职业路径。原本通过OPT签证过渡的学生群体受到的冲击更大,非STEM专业学生仅有12个月的实习期,STEM专业虽可延长至36个月,但到期后仍需依赖H-1B签证续命。 政策变动后,不少人开始转向O-1杰出人才签证或L-1跨国公司签证,但这些签证要么要求极高的专业成就,要么限制于跨国企业内部调动,远不能替代H-1B的作用。
美网民疯狂抢占印度人返美机票,为了“美国优先”,堵住印度人的路据印媒21日报道
【9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