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亲口对14亿印度人,挑明了印度真正的敌人是谁!   9月21日,印度总理莫迪

丹青自由的翅膀 2025-09-22 18:54:00

莫迪亲口对14亿印度人,挑明了印度真正的敌人是谁!   9月21日,印度总理莫迪在古吉拉特邦发表讲话,直言“印度真正的敌人不是哪个国家,而是对外国的依赖”。他强调,唯有实现自力更生,才能保障国家繁荣与尊严,并呼吁重振本土造船、芯片等高科技产业。此番言论看似振聋发聩,却难掩其背后印度经济日益暴露的脆弱性。 先说说能源这事,咱们天天开车、做饭都离不开石油天然气,可印度自己产的这点油根本不够用。2025 年的数据显示,印度 88.2% 的石油都得从外国买,天然气也有一半以上靠进口。 去年光买石油就花了 1370 亿美元,天然气又花了 152 亿美元,这么多钱流到外国,自家经济能不紧张吗? 国际油价稍微一动,印度的汽油价格就跟着涨,老百姓加油要多花钱,物价也跟着往上跑,这日子能好过吗? 印度号称是世界药房,可实际上好多药的原料都得从中国进口。就拿常用的头孢类消炎药来说,90% 的原料都来自中国,青霉素类更厉害,90.45% 的原料依赖中国进口。 2020 年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中国那边一限制原料药出口,印度国内好多药品都断货了,老百姓急着买药却买不到,那种恐慌谁能忘得了? 现在连治疗糖尿病的司美格鲁肽,印度进口的 79% 都来自丹麦,剩下的大部分也得靠中国供应,自家病人的救命药攥在别人手里,这心里能踏实吗? 国防安全更是大事,可印度军队的家伙事儿好多都是外国货。虽然政府说要多买本国装备,今年还给本土采购留了 75% 的预算,但实际上超过 60% 的武器还得靠进口。 每年花在军火采购上的钱超过 100 亿美元,可本土军工企业只拿到很少一部分订单,大部分钱都让外国公司赚走了。 自家军队用着外国武器,一旦打起仗来,弹药补给、零件更换都得看别人脸色,这国家安全能有保障吗? 科技发展方面就更让人着急了,现在谁家不用手机电脑?可这些东西里最关键的半导体芯片,印度几乎全靠进口。 2024 年芯片进口花了 207 亿美元,比上一年还增长了 18.5%。政府虽然推出了 7600 亿卢比的半导体计划,可到现在进展缓慢,就像给自家建房子,图纸画得挺漂亮,地基却迟迟打不起来。 咱们用的手机看着是印度组装的,可里面的核心零件大多是外国的,本地企业就赚个组装费,大头都让外国公司赚走了。这种 “空壳制造” 看起来热闹,实际上没什么技术含量,自家的科技实力怎么能提高呢? 莫迪政府推出的 “自力更生印度” 计划已经五年了,虽然手机组装做得不错,现在 99% 的手机都是本地组装,苹果公司在印度组装的手机一年就值 220 亿美元,但仔细一看,里面的芯片、屏幕等关键零件还得靠进口,本地企业真正能制造的部分只占 20% 左右。 制造业在印度 GDP 中的占比不但没提高,反而从原来的 15% 降到了 14%,这说明自家产业根本没真正强大起来。 就连现在大力发展的太阳能产业,看着挺绿色环保,实际上太阳能板的零部件和技术大多还得依赖中国。想靠太阳能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结果又跳进了对中国组件的依赖里,这不是刚出虎口又入狼穴吗? 莫迪总理说要重振本土造船、芯片等高科技产业,这话说到了要害上。一个国家要想真正强大,就得自家有本事,不能什么都指望别人。 现在印度出口虽然创了纪录,达到 8249 亿美元,但仔细一看,大部分是服务行业贡献的,制造业出口增长有限。 当然,咱们也能看到一些进步,比如国防装备的本土制造率从原来的 30% 左右提高到了 65%,苹果手机的出口量也在增加。 这些就像黑夜里的一点星光,虽然微弱但给人希望。但要真正实现自力更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莫迪总理把对外国的依赖称作印度真正的敌人,这话说得太对了。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要想有尊严、有底气,就得自己有本事、有能力,不能什么都靠别人。 印度有 14 亿人口,有广阔的市场,只要能把本土产业真正发展起来,减少对外国的依赖,肯定能实现繁荣富强。 但这需要实实在在的努力,光喊口号不行,得踏踏实实地搞制造、搞创新,让自家的工厂能生产关键产品,让自家的科学家能研发核心技术。 只有这样,印度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老百姓才能过上安稳日子,国家才能有真正的尊严和底气。

0 阅读:1
丹青自由的翅膀

丹青自由的翅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