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夜涨价,韩国等中国游客 距离9月29日中国团体游客免签进入韩国已经进入倒计时,韩国各个商场也做好了准备,从而迎接即将到来的大规模中国游客。 距离 9 月 29 日中国团体游客免签进入韩国的日子越来越近,韩国的商场超市里已经忙得热火朝天。 最近有去首尔明洞逛街的人发现,不少奢侈品店连夜把价签换了新的,导购员们都在突击学习中文的高端商品介绍词,连街边的化妆品连锁店都悄悄撤下了几十块的小样套装,换上了动辄上千的礼盒装。 这架势明摆着,韩国人这次是铁了心要跟过去的低价团模式说再见了,打算靠高附加值商品好好赚一笔中国游客的钱。 要说清楚这事儿的来龙去脉,还得从韩国这次推出的免签政策说起。这可不是普通的政策调整,而是韩国第一次专门针对中国团体游客搞限时免签,之前就算是平昌冬奥会期间也没这么大方过。 为啥这么上心?看看数据就知道了,韩国旅游业去年贡献了 591 亿美元的收入,占了 GDP 的 3.8%,可中国游客数量到现在还没恢复到疫情前的一半,这缺口让韩国商家急得直转圈。 中国这边去年 11 月就对韩国公民开放了 15 天免签,韩国要是不拿出点诚意来,怕是要错过这波旅游复苏的红利。现在大韩航空已经把中国航线增加到每周 195 班,恢复到了疫情前九成的水平,就等着免签政策一落地,迎接一波旅游热潮。 但韩国人这次学聪明了,不再像以前那样靠低价团拉人头。懂行的都知道,以前那些 5 天 4 夜几千块的韩国游套餐,看着便宜,实际上行程里藏着 6 到 8 次购物,导游带着游客在免税店和保健品店之间连轴转,自己靠回扣赚钱,游客买的东西贵不说,还尽是些可有可无的玩意儿。 这种模式不光坑游客,连首尔当地居民都怨声载道,北村韩屋村周围整天挤满了旅游巴士,噪音和交通拥堵成了大问题。 更要命的是,中国文旅部早就开始严打不合理低价游,这种靠购物回扣生存的团越来越少了,韩国要是还守着老一套,根本吸引不来游客。 所以这次韩国商家集体转向高附加值商品,也是看准了中国游客的消费变化。最新的报告显示,中国人奢侈品消费去年已经重回万亿规模,占了全球奢侈品消费的 38%,就算出国旅游,也更愿意买高端商品。 现在中国游客境外购物的客单价同比涨了 36%,一方面是因为机票住宿贵了,能出国的都是消费能力强的;另一方面也是大家更追求品质,不再为了便宜货跑腿了。 韩国这边正好有这个基础,去年化妆品出口首次突破 100 亿美元,半导体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也增长迅猛,说明他们在高端商品上确实有竞争力。 不过这招能不能玩得转,还真得打个问号。韩国商家心里肯定盘算着,中国游客在境外奢侈品消费里 42% 花在了亚洲,日本、泰国都在抢这块蛋糕,自己靠着免签和地缘优势,怎么也能分一杯羹。 但他们可能忘了,现在中国境内的奢侈品消费已经占了 58%,海南免税店和各大城市的高端商场早就把消费者的胃口养刁了。 要是韩国的高附加值商品只是把价格提上去,服务和体验跟不上,怕是吸引不来真正的高端客群。 从目前的情况看,韩国旅游业对中国游客的依赖确实越来越深。首尔仁寺洞附近的酒店已经有 60% 的客人是中国人,而去年同期这个比例才 5%。 一家美容连锁店第一季度面向中国游客的销售额更是暴涨了 84%,这些数据都让韩国商家对免签后的市场充满期待。但这种依赖也意味着风险,如果中国游客对高价商品不买账,韩国旅游业可能会遭遇更大的打击。 韩国这次押注高附加值商品,既是认清现实的无奈之举,也是想要抢占高端市场的主动出击。 他们大概是琢磨着,与其靠低价团赚点辛苦钱,不如索性服务好有消费能力的游客,毕竟现在中国游客境外购物单次花几万块已经不新鲜了。 但他们可能没考虑到,中国游客现在更看重的是消费体验,是商品背后的文化和服务,而不只是价格标签上的数字。 距离免签政策实施还有不到一周,韩国的商场已经摆好了架势。明洞的奢侈品店增加了中文导购,乐天免税店推出了私人定制服务,连景福宫附近的传统工艺品店都开始卖起了高端定制商品。 能不能留住中国游客的钱包,就看这些高附加值商品到底值不值这个价了。要是韩国人只是想趁机抬价宰客,那就算免签再方便,中国游客也不是傻子,大不了转头去日本或者东南亚。 但如果他们真能拿出有诚意的商品和服务,说不定还真能开创一个新的旅游消费模式。反正市场很快就会给出答案,咱们就等着看这波韩国高端化转型到底是成功逆袭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连夜涨价,韩国等中国游客 距离9月29日中国团体游客免签进入韩国已经进入倒计时
文史资鉴堂
2025-09-22 19:02:16
0
阅读:923
sunyu
他们准备的再好,中国游客也不去,这就可以打脸了。没必要总拿热脸贴冷屁股。
天天
基本都是大爷大妈去,年青人没钱了,去得人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