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中断:中国制造紧急转海运,义乌圣诞商品已提前运出 中欧班列从2011年开跑到现在,已经成了中国和欧洲货运的主力军。2024年全年开行1.9万列,运了207万标准箱,比前一年多出10%和9%。这条线途经俄罗斯、白俄罗斯,然后到波兰的马拉舍维奇口岸,再分流到欧洲26个国家、220多个城市。义乌的“义新欧”班列从2014年首发,辐射50多个国家、160座城市,直达西班牙马德里。为什么这么火?因为它比海运快,30到40天就能到,比空运便宜,特别适合电子产品、汽车零件、光伏组件这些中高价值货。欧盟那边,中国是它最大的进口来源,占了21.3%,而中国从欧盟进口占8.3%。高科技和绿色产品占比超四分之一,锂电池、新能源车、光伏这些增长飞快。可惜,这条线九成货得过波兰东大门,马拉舍维奇就是咽喉要道。 问题出在9月12日那天。波兰政府以边境安全为由,单方面关闭了与白俄罗斯的所有公路和铁路口岸,包括马拉舍维奇。官方说法是俄白联合军演威胁太大,还有无人机越界啥的,得无限期封着。结果呢?至少300列班列卡在布列斯特,里面塞满电子板、纺织品、肥料这些货。过去一周,滞留超130列,供应链直接断裂。波兰外交部嘴硬,说这不是针对贸易伙伴,但事实摆在那儿,中欧班列北线占货运六成,直接瘫痪。欧洲铁路货运协会估算,九成班列得经这儿进欧盟。波兰这步棋,表面上是防俄白,实际也砸了自己脚。贸易额里,中欧班列只占3.7%,但停摆一天,损失就滚雪球似的放大,尤其是对依赖陆路的中小企业。 中国外贸企业首当其冲。深圳堡森三通物流的市场总监王志从直言,有些客户直接要求转海运。海运得60天,时间翻倍,急货还得空运,那成本高得肉疼。义乌帽业的外贸人陈鑫平也得改方案,本来走班列的羊毛帽,现在全转海路,季节性产品销售窗口一缩,利润就薄了。跨境电商更头疼,一年最忙的备货季,物流延误等于丢订单。公开数据看,2024年中国出口集装箱需求本来就疲软,上海航运交易所9月19日的指数跌了14.3%,欧洲线运价1052美元/TEU,下滑8.8%。但中断一闹,需求涌入海运,价格可能反弹。上海胤石网络的宋磊说,四季度旺季货早运了,之后涨价就得随机应变。 义乌这边情况特殊点,好在圣诞商品没遭大罪。全球最大的圣诞用品集散地,每年出口2万多种品类,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杭州海关数据,前8个月浙江出口128.9亿元,涨11.9%。6到8月就占了104.2亿,80.8%的份额。5月单月更猛,同比增长超90%。为什么提前?关税波动、海运周期长、红海危机这些因素,外商订单早早下,交货时间也往前挪。义乌圣诞行业协会的蒋江平讲,圣诞季货基本出完了,现在剩的多是东南亚的。低值高量,首选海运,不像班列那样运费贵时效又不稳。万邑通集团的汪思杰补充,电商低单价货本就多走海运,带电池的电子品冬天还禁班列,气温低扛不住,至少4个月空窗。 这提前出货,简直是及时雨。中欧班列中断后,9月17日还有两列从义乌西站发,载日用百货、电器、新能源设备,但后续全停。圣诞树饰、灯串、礼物袋这些,早几个月就从宁波港上了船。拉美和欧盟是主力,前7个月拉美涨34.7%、欧盟55.4%。义乌海关负责人说,今年“圣诞出口季”明显提前,商户们日均超1200个集装箱出关。红海—苏伊士运河绕行加剧了海运压力,但义乌企业适应快,订单多元化,亚非拉市场份额上来了。2023年出口46.7亿,涨17.6%;2024年1到8月33.5亿,继续稳。商家们早嗅到味儿,从5月就忙活,避开了班列这波坑。 企业怎么破局?天盟实业作为“义新欧”运营商,第一时间发通知,成立应急组,派德国子公司和波兰同事去现场摸底。跟铁路、政府、境外代理沟通,方案是滞留货改南通道或圣彼得堡线,已入场的正常发,未入场的暂缓。集装箱掉头绕行,成本多点但时效保住。义乌国际陆港集团也推替代,2024年义乌班列开1300列(含回程),运14万箱,超前年10%。金融服务跟上,浙江银行啥的助力班列发展,从“世界超市”往供应链中心转。整体看,中欧班列货值从2016年80亿刀到2023年567亿,今年继续爬坡。高附加值占比升,53大类5万种货。 中断对中欧贸易的冲击,得理性看。波兰这决定,夹杂地缘因素,俄乌冲突余波,欧盟对俄白体系货物过境早有限制。2024年以来,波兰多次卡货,但这次全关,恢复遥遥无期。9月18日,波兰内政部长凯尔温斯基重申,局势不安全就不开。中国外交部王毅9月15日访华沙,联合声明愿保障班列,但波方没松口。白俄那边抱怨,说中国轻松应对,备用路线多。北极航道新线18天直通欧洲,中吉乌铁路加速,班列分叉成趋势。2024年替代路线只占5%,2025年底预计20%。中欧班列累计破10万列,运行质量稳,绿色环保优势大,海运空运比不了。
波兰不听话,美国开始有点急了。波兰那边突然发了个公告,说跟白俄罗斯挨着的所有口
【15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