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免签协议的严重后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自2024年起,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免

依秋聊趣 2025-09-29 11:50:35

中俄免签协议的严重后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自2024年起,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免签协议正式落地,不少人当时还只是当作一条普通的外交新闻刷过,但当政策逐渐在现实中发酵,事情的走向明显开始“超预期”。 说白了,中俄免签这事哪是只方便旅游,现在连街头早市的烟火气、婚恋市场的选择都跟着变了样,到底是热闹还是添了新门道,还真得细琢磨。 以前不管是我们去俄罗斯,还是俄罗斯朋友来中国,光签证这一关就能把不少人的热情磨没。从最开始准备一沓材料,跑领事馆、等审批,少则一周多则半月,现在倒好,揣本普通护照就能走,停留三十天绰绰有余。 最先被激活的是边境城市的早市,黑河中央街早市凌晨五点就飘着俄语吆喝声,摊主王大姐炸油条的间隙,能用“斯巴塞巴”(谢谢)和“多少钱”跟顾客聊两句,她摊位前挂着中俄双语价签,连微信收款码旁边都贴了卢布结算的提示,毕竟免签首日这儿的俄罗斯游客就比平时多了107%,不做点准备根本忙不过来。 绥芬河的早市更夸张,莫斯科直航包机每周来三趟,俄罗斯商贩推着小推车卖椴树蜜、紫皮糖,有的连东北方言都能说顺嘴,当地文旅局特意把广场标识换成西里尔字母,就为了方便他们拍照发社交平台,这波操作直接让小城外汇收入涨了217%。 更让人意外的是婚恋市场,中国这边男多女少的账早就算不清了,光25到35岁的未婚男性就有1800万,相当于两个莫斯科的人口,国内彩礼动辄十几万,还得搭上车房,不少人在婚恋市场卷得头破血流。 俄罗斯刚好反过来,适婚女性比男性多上千万,结婚几乎不要彩礼,婚礼连戒指带鲜花也就花3000块,部分地方还给“外婿”分15亩土地,这种互补性简直是天然的吸引力。 免签一落地,变化立马就来,光这个月,黑河市中俄婚姻登记217对,比前一年猛增28%,全国累计都超3.2万对了。 俄罗斯最大的婚恋网站Mamba做过调查,42%的25到35岁俄罗斯女性愿意和中国男性交往,理由实在得很:“中国男人顾家、会做饭,还不酗酒,比本地一些甩手掌柜强多了”。 符拉迪沃斯托克有家中俄融合菜餐厅,中国老板老王天天给俄罗斯妻子卡佳炖红烧排骨,配着俄式列巴卖,成了当地网红店,他们的日常视频被传到网上,不少俄罗斯姑娘看了都主动来中国找机会。 连俄罗斯国家杜马的女议员都坐不住了,公开说担心中国单身男性大批涌入“抢新娘”,这话听着夸张,却也戳中了现实——2019年到2024年,中俄跨国婚姻已经涨了67%,免签无疑是给这股势头添了把火。 人员往来的暴增更是把“双向奔赴”写得明明白白,本月俄罗斯来华游客直接冲到150.35万人次,同比涨了115%,中国赴俄的也有84.8万人次,增幅高达3.2倍,两国互访总量超过250万人次。 航班数据更直观,中俄间往返航班一个月就增了57%,现在国内20个城市能直飞俄罗斯14个城市,航线多了19条,连珲春这种边境小城都通了直航,街上俄语招牌比中文还密集,小贩都能蹦几句“达瓦里希”。 来的不仅是游客,30到45岁的俄罗斯女性成了小额贸易的主力,她们拖着行李箱来中国扫货,从电子产品到轻工制品样样都拿,回去就通过电商卖掉,微信支付宝绑定外国银行卡后,她们连现金都不用带,对着收款码一扫就完事,不少人直言“比在俄罗斯购物还方便”。 反过来,中国游客去俄罗斯也不只是看风景,商务考察的多了,远东的木材、农产品采购点里全是中国人,连三亚的私立医院都沾了光,美容整形科六成客人是俄罗斯人,她们常上午打完玻尿酸,下午就去亚龙湾晒太阳,把医疗旅游玩得明明白白。 当初没人在意的免签政策,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搅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早市上的中俄双语招牌、婚恋网站里的跨国配对、航班上挤着的商贩和游客,这些画面凑在一起,早就超出了“旅游便利”的范畴。 现在再看街头的热闹劲儿,到底是单纯的交流升温,还是藏着更多待解的新门道,确实得好好琢磨琢磨,毕竟这股由一本护照掀起的浪潮,还在慢慢发酵呢。

0 阅读:207
依秋聊趣

依秋聊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