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冲进去买新能源,等于用全款给车企当试验品,还要自己贴利息。” 2024年春节,一位Model 3车主在韶关服务区排队充电,等了73分钟,孩子把车上能按的键全按了一遍,电量从18%掉到9%,他发朋友圈说“再买车就抽自己”。 这种遭遇不是个例。节假日高速服务区排长队充电,几乎成了电动车主的噩梦。厂家宣传的“半小时充到80%”在理想条件下成立,现实是充电桩故障、功率被分流、电池低温衰减各种状况叠加,等待时间直接翻倍。基础设施跟不上销量增长,买电动车就像开盲盒。 车企把车卖出去只是第一步,充电保障这种苦活累活投入大、见效慢,很多企业不愿真正下本钱。充电桩布局不合理,有些地方扎堆建,偏远路段却寥寥无几。更糟的是不同运营商之间支付系统不互通,车主得装五六个APP,体验支离破碎。 电池技术在进步,续航里程每年都在刷新,但用户焦虑并没减轻多少。问题出在真实续航和标称数据差距太大,开空调、高速行驶、冬季低温都能让续航打七折。厂家宣传时总挑最优数据说,消费者实际用到却是另一回事。 二手电动车残值率低得吓人,开三年亏一半是常态。电池衰减评估没有统一标准,买家担心买到“虚标王”,二手车商收车也手抖。这种不确定性让整个市场循环不畅,最终伤害的是品牌长期价值。 不过把电动车一棒子打死也不公平。城市通勤成本低、保养简单这些优势确实存在,关键要匹配适合的使用场景。家里有桩、主要市区代步的用户体验就很好,经常跑长途的现阶段还是混动更踏实。新能源买车 新能源购车政策 新能源车费用 新能源购车 新能源车残值率 新能源车避坑 新能源汽车残值 新能源购车须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现在冲进去买新能源,等于用全款给车企当试验品,还要自己贴利息。” 2024年
甜美少女心
2025-09-30 08:36:07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