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籍华人表示:“中国人不要太自大,美国之所以去工业化,是因为钢铁、机电、军工这些产业附加值低,一旦打起仗,就能分分钟拉爆中国。”不知道这种自信从何而来,要清楚工业制造不是简单的拼积木,即使真的下定决心去恢复产业,美国也很难适应今天的技术格局。 美国之所以主动把传统制造业往外推,因为在他们眼里,钢铁和机电利润太低,远不如金融和科技来钱快,于是工厂一批批搬到海外,本土产业链一步步被掏空。 短期来看,这让美国的经济数据好看了不少,但当生产线停摆,设备不是被封存就是被淘汰,很多工艺直接散失。 工程师们也不得不转行去别的行业,原有的人才储备渐渐被消磨干净,等到美国想回头重建的时候,发现人没了,手艺丢了,连产业都丢失了。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2025年6月,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只有1275万人,而在上世纪70年代末,接近2000万人,这个差距足以说明制造业的下滑。 等特朗普上台开始呼喊“制造业回流”的时候,真正的阻力一个接一个,首当其冲是成本,工人薪资高得惊人,平均水平大约是越南工人的六倍。 但即使这样,美国年轻人也不愿意再回到生产线上,几十年的转型让他们习惯了轻松一点的行业,苦活累活没人接手。 更大的麻烦是技术工人的缺口,许多关键岗位根本没人能干,几十年断层很难在短时间内补上,即使用机器人顶上,美国的机器人密度也落后于中国等领先的制造国。 缺人、缺技术、缺设备,这样的现实,重工业谈复兴,只能说容易喊口号。 厂房和设施的状况同样糟糕,全美大约五万家制造工厂中,有一半以上建成超过30年,不但老旧,还难以适应现代化工艺。 想要重建或者升级,不是几笔投资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动辄成倍的开销,近几年美国通胀推高了建厂成本,美国工厂建设支出翻了一倍,就算特朗普政策鼓吹,也挡不住企业的犹豫。 更关键的在于,现代制造业早已不是一个国家就能完成的简单工序,而是依赖全球协作,一个产品常常需要几十个国家的配合。 苹果就是典型例子,它的供应链遍布世界,美国本土工厂只占大约百分之五,当核心零部件的来源牢牢掌握在海外,美国根本没法独立完成制造链条。 换句话说,美国更像是站在最上游的“设计方”,但既不生产零件,也少有组装能力,想把这些都搬回国内,短期根本不现实。 数据也能说明一切。2025年6月,美国制造业PMI为49%,低于50%的荣枯线,这意味着行业还处于收缩当中。 这与那些所谓“战时分分钟拉爆中国”的说法完全对不上号,与此同时,中国依旧保持高速增长,2024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达到40多万亿元,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 在全球产业格局已经高度联动的今天,盲目自信其实才最危险,中国的道路是点点滴滴累积的成果,而美国的幻想,往往只是言语上的强硬。
一位美籍华人表示:“中国人不要太自大,美国之所以去工业化,是因为钢铁、机电、军工
芸霄记史
2025-09-30 21:45:54
0
阅读:61
用户10xxx21
这位美籍华人说的很有道理,希望美国人能听得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