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已找到“稀土卡脖子”解药!华裔科学家完善“氮化铁”技术,中国再不卖就来不及

兰亭说事 2025-10-02 08:44:07

美媒:已找到“稀土卡脖子”解药!华裔科学家完善“氮化铁”技术,中国再不卖就来不及了。 当地时间22日,美国福克斯新闻报道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华裔教授王建平(音)已经完善了“氮化铁磁体”合成技术。还声称全世界再也不怕中国用稀土“卡脖子”了! 来说说这个被吹上天的氮化铁磁体到底是个什么来头。迄今为止,全球工业界最主流的永磁材料还是钕铁硼,这种含稀土的磁体因为极高的磁能积和矫顽力,被称作“磁王”,小到手机硬盘、耳机,大到电动汽车电机、海基风力发电机,全离不开它。 更关键的是,钕铁硼的性能梯队已经非常成熟,从普通的N35牌号到高端的N52牌号,能精准匹配不同场景的需求,比如航空航天领域要用的磁体,纯度得达到99.999996%,差0.01%都可能导致设备失灵。 而氮化铁磁体呢,目前能查到的公开信息里,连个稳定的商业牌号都没有,所谓的“完善技术”顶多是实验室里做出了样品,距离大规模生产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工业界最懂行的规矩就是“实验室到生产线是天堑”,美国自己的MPmaterials公司建个永磁体工厂都要从2023年等到2025年才能试产,更别说这种全新的材料技术,没个五到八年的迭代根本落不了地。 反观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家底,那可不是一个实验室成果就能撼动的。全球稀土储量里中国占了40%以上,南方离子型重稀土更是垄断了全球90%的供应,这种重稀土是制造高端磁材和军工产品的关键,美国本土的芒廷帕斯矿里几乎没有。 更要命的是冶炼分离这个环节,美国最先进的工厂提纯度也就98.5%,而中国江西赣州的工厂能做到99.999996%,这背后靠的是第四代“流水溶液分离法”,用环保的碳酸氢镁溶液替代了强腐蚀性的浓硫酸,不仅成本比美国低30%,水回收率还能到90%。 日本东京大学花了6年仿造这套设备,结果良品率还不到30%,澳大利亚的精炼厂更是靠着强酸硬熬,工人得穿两层隔离服才敢上岗。 光专利这一项,中国就握了全球67%的稀土相关专利,其中分离提纯技术专利占了85%,换句话说,就算美国想自己搞稀土加工,绕不开这些专利就得交授权费,这哪是“卡脖子”,这是把产业链的命门攥在了手里。 美国自己这些年的操作更是暴露了底气不足。从2019年就开始布局稀土产业,把芒廷帕斯矿包装成“战略资产”卖给MPmaterials公司,还拉上通用汽车建磁铁工厂,折腾了7年,结果2025年1-4月依然有17589吨稀土原料从美国运到中国加工,对外依赖度才从100%降到90%。 所谓的“替代计划”连自己的供应链都喂不饱,F-35战斗机的机载电缆绝缘层要用铕基材料,发动机永磁电机依赖钕铁硼,这些材料72%都来自中国,洛克希德・马丁在财报里都不敢避讳这个事实。 现在突然冒出来个氮化铁技术,就宣称能摆脱依赖,这跟饿了好几天的人看见画里的饼就喊饱了没什么区别。 最有意思的是美媒那句“提防中国低价倾销”,这话简直是不打自招。要是氮化铁真能低成本量产,根本不用怕什么低价竞争,反倒是现在就急着给中国扣帽子,恰恰说明他们自己也清楚,这技术要么成本高得离谱,要么性能根本比不上钕铁硼。 中国早就不是靠卖稀土原矿赚钱的阶段了,这些年一直在压缩初级产品出口,转而扩大深加工产品的份额,比如纳米螯合薄膜处理的高端磁体,能在海洋气候里用二三十年,专门供应风电和军工领域,利润率比原矿高好几倍。 真要论市场竞争,美国连高纯度稀土都做不出来,拿什么跟中国的深加工产品比,所谓的“低价倾销”威胁,不过是想逼中国贱卖核心资源的老套路。 说到底,美媒这波炒作就是典型的“求而不得”后的自我安慰。要是真有那本事,不如先把自己的精炼厂建好,别再把矿石不远万里运到中国加工,毕竟喊口号再响亮,也不如产业链实打实的硬实力管用。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兰亭说事

兰亭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