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因为中国在做一个赌注,赌得就是你用电,

罗普娱记 2025-10-02 10:29:51

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因为中国在做一个赌注,赌得就是你用电,以后不要钱!并且看现在的趋势,我们已经赌赢了。 交通行业的根本竞争,其实是看用什么能源更划算、更有前途,2004年咱们启动高铁自主化研发时,全球能源格局已经露出端倪:石油价格从每桶30美元一路飙到147美元,而光伏组件的成本每年都在以18%的速度往下掉,这明摆着化石能源只会越来越贵,而电力的成本有极大的下降空间。 高铁和飞机的能耗差别,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变得特别关键。一架普通的A320客机,百公里人均能耗差不多要20升汽油的量,而高速动车组只需要5.6升汽油当量的电力,而且高铁能完全靠电力驱动。 可能有人会说,2005年的时候中国电力里75%都是煤电,这不也算高污染吗?但决策层看的是长远——等特高压电网建起来,可再生能源装得多了,电力来源肯定会彻底改变。 现在这个预判已经成真了,2023年中国的风电、光伏装机量突破了12亿千瓦,绿电占比升到了25%,而且成本还在降,光伏发一度电的成本比2010年低了82%,风电也降了68%。 高铁的电网接的绿电越来越多,碳排放比航空低70%,反观航空业,就算用生物航油,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还是比高铁高好几倍,而且短期内根本离不开化石能源。 再说具体的耗电数据,拿京沪高铁上的主力车型测试,时速350公里跑下来,平均每公里也就21.4度电,跟世界其他国家的高铁比,能耗还略低一点。 要是按人均算更划算,京沪高铁全程往返的电费摊到每个人身上,每100公里才3.6度电。可能有人觉得一天电费肯定很高,确实,全国高铁一天要跑700多万公里,耗电量能到1.9亿度,按以前5毛一度算,一天电费8000万,一年就是292亿。 但现在电价已经降下来了,山东2025年的光伏电价才0.225元一度,比煤电基准价低了43%,龙源电力的风电电价也比去年 降了16元每兆瓦时。照这个趋势,以后电费只会更便宜,高铁的运营成本自然跟着降。 反观廉价航空,看着票价低,其实根本绕不开燃油这个“紧箍咒”。 从航空公司的财报能看出来,油料成本占了总成本的35%,这还没算起降费、飞机折旧这些固定开销,加起来要占87%。 石油价格从来都是忽高忽低,一旦涨价,廉价航空要么亏本,要么就得涨票价,根本稳不住。而且飞机受天气影响太大,大雾、暴雨就得停飞,耽误事不说,停飞一天还是要付各种费用。 高铁就不一样了,除了极端天气几乎不会停,而且电力供应只要有电网在就稳当,特高压电网能把西部的风电、光伏电千里迢迢送到东部,保证高铁用电不缺。 更关键的是,咱们早就开始在高铁系统上建自己的“发电站”了。上海虹桥火车站的雨篷上装了两万多块太阳能电池板,这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建筑光伏项目,每年能发630万度电,够12000户人家用一年。 当初建这个项目的时候,有人担心回收成本慢,但现在电价虽然还没到“不要钱”的地步,已经降得很明显了,而且全国像虹桥这样的大型火车站有20多个,都能参照这个模式装光伏板。 以后高铁自己发的电越来越多,再加上电网里的绿电价格不断下降,电费在运营成本里的占比会越来越小,甚至可能做到近乎免费供电。 还有运营灵活性的问题,中国城市密集,300到1000公里的路程特别多,高铁三四个小时就能到,比飞机加上去机场、候机的时间还快。 廉价航空只能飞大城市的机场,小地方要么没机场,要么航班特别少,而高铁能修到县城,这背后也是电力网络能广泛覆盖的优势。 要是靠航空,不可能每个县城都建机场,但电力线路能铺到全国各地,高铁跟着电网走,就能把交通网织得更密。 现在再看当初的选择,就能明白这不是盲目建高铁,而是算准了能源发展的大方向。石油是越用越少,价格只会长期上涨,而风电、光伏是越建越多,技术越成熟成本越低,电价自然往下走。 高铁押对了电力这个未来能源,而廉价航空困在石油里动弹不得。随着绿电装机量继续增加,比如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光伏就有2.12亿千瓦,以后电力供大于求,电价还会降,高铁的优势只会越来越大。

0 阅读:38
罗普娱记

罗普娱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