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俄罗斯宣布 10月2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185名俄军士兵从乌克兰控制

英明果断雪梨 2025-10-03 01:35:42

就在刚刚 俄罗斯宣布 10月2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185名俄军士兵从乌克兰控制区走出来,同时,乌方也接回185名被俘的乌克兰兵,外加20个老百姓,他们现在都在白俄罗斯接受检查和心理安抚,之后各回各家。 好多人没细想,这185换185的比例,根本不是临时拍板的——这是俄乌7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就敲定的协议,连交换流程、中间方都早定好了。算上这次,双方自冲突以来已经换了60多次俘,光乌克兰那边就接回了四千七百多人,大多都是按类似的对等原则来的。没人会把这当成“妥协”,在血肉横飞的战场外,这是为数不多还讲“规矩”的事。 这些被换回来的士兵,哪一个背后不是熬碎了心的家?有俄军士兵被俘前在库尔斯克战场坚守了三个月,最后弹尽粮绝才投降,家人以为他早就没了,收到释放消息时,老母亲翻出他参军前的照片,摸得边角都起了毛。乌军那边更有不少人是2022年就被俘的,有的刚上战场没满半年,连给妻子的结婚纪念日礼物都还没寄出去,现在终于能亲手递到对方手里。白俄罗斯的安置点里,最常见的画面就是士兵们围着临时电话亭排队,电话接通的瞬间,再硬的汉子也会红着眼眶,重复说“我没事,别担心”。 20个平民的释放更藏着不易。他们大多是战争初期被困在交火区的普通人,有的是给部队送物资时被误俘,有的只是想回家拿点过冬的衣物就没了自由。有个乌克兰老人被关押了快一年,释放时怀里还揣着孙女的画,纸都揉得发皱,他说“每天都拿出来看,就怕忘了孩子长什么样”。这些人没有武器,没有阵营,能从战火里被“捞”出来,是双方少有的能放下对立的共识。 白俄罗斯能做中间方,可不是随便选的。它既没直接卷进冲突,又能跟俄乌两边说上话,之前好几次换俘都选在这儿——士兵们从各自控制区出发,到白俄罗斯边境交接,全程有国际红十字会的人盯着,连医疗检查的项目都得双方点头认可。有次交换时,一名俄军士兵腿伤没好,乌方特意派了军医跟着送过来,俄方也回赠了一批急救药品,这种“默契”在战场上太少见了。 可偏偏有些西方媒体报道时,总爱往“政治博弈”上扯,要么夸“乌军士气大振”,要么提“俄军急需补充兵力”,把一场人道主义行动说得满是算计。他们没提那些士兵手上的茧子——那是握枪磨的,也是被俘后干体力活磨的;没提平民重逢时的拥抱,那里面没有“阵营”,只有“活着”。俄乌之间确实有太多分歧,可在“让家人团聚”这事上,本就该抛开所有算计。 其实从之前的换俘就能看出来,不管战场打得多凶,双方都没断了这条“生命线”。哪怕去年交换亚速团士兵时争议再大,哪怕有时要付出更高的“代价”,也没人真的想把这条路堵死。毕竟再激烈的冲突,落到每个人身上都是“想回家”的执念。那些在白俄罗斯接受心理疏导的人,或许明天就要回到各自的生活,可这一刻的平静,已经是战争里最珍贵的礼物。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84
英明果断雪梨

英明果断雪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