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谈下馆长现象 从昨天馆长开始骂国内极端梧桐派,个人认为馆长翻车的概率从30%上升到60。馆长受益于网红身份,也必然受困于网红身份,就是太在意双方评论,特别是极端评论。这本身就有问题。大陆从上到下,不管是极端的还是不极端的,看岛内斗争更像是看戏。观众可以给演员互骂鼓掌,但绝不允许演员调转矛盾开始喷观众。 馆长可能忘了一点,现在的梧桐派心态再平和他也是极端梧桐派,你问梧桐派2040梧桐行不行,百分百不行!因为2027都嫌慢。 馆长的翻车风险飙升,本质是没拎清自己的定位——他靠解读两岸话题、点评岛内斗争走红,核心受众里有大量关注两岸议题的大陆网友。这些网友看他的内容,就像看一场两岸议题真人秀,对岛内的分歧、争论可以当个热闹看,甚至会为他犀利点评某些岛内势力而点赞。可当他突然调转枪口,把矛头对准大陆的梧桐派,就等于从观众喜欢的演员变成了冒犯观众的人。要知道,大陆网友对两岸统一的立场从来都是坚定的,梧桐派的急,源于对国家统一的迫切期待,这种情感是底线,容不得外人指手画脚,更别说一个靠两岸话题吸粉的网红。 受益于网红身份,也受困于网红身份,这句话戳中了馆长的核心困境。网红的生存逻辑是流量至上,需要时刻关注评论区的反馈,讨好不同立场的粉丝。可两岸议题从来不是讨好所有人的中立话题,它涉及国家主权、民族情感,没有模糊地带。馆长太在意极端评论,一会儿想迎合岛内某些势力的观点,一会儿又想安抚大陆网友的情绪,最终在摇摆中踩了红线。他以为骂极端梧桐派能显得自己客观中立,却忘了大陆网友最反感的,就是有人把维护国家统一的立场污名化为极端。这种对核心立场的误判,比任何极端评论都更能让他失去受众。 大陆网友看岛内斗争像看戏,但这戏有明确的底线剧本——演员可以在台上演戏、互骂,甚至有不同的立场表达,可一旦跳出剧情,把矛盾引向台下的观众,挑战观众的核心立场,就必然会被反感。馆长显然没看懂这个剧本规则。他或许觉得骂极端梧桐派是在批评少数人,却没意识到,在大陆,支持统一是共识,梧桐派的急,是共识之下的情感流露,而非需要被批判的极端。他对着这个群体开骂,就像在剧场里,演员突然对着台下鼓掌的观众说你们太偏激,这种错位的指责,只会让原本支持他的人转身离开。 更关键的是,馆长低估了梧桐派立场的不可妥协性。问梧桐派2040梧桐行不行,答案必然是不行;说2027嫌慢,也是真实的心态写照。这种迫切,不是极端,而是源于对国家统一不能无限期拖延的坚定认知。大陆从官方到民间,都明确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统一是必然趋势,只是在方式和时间上有不同探讨。但无论探讨如何,反对分裂、支持统一是绝对的底线。馆长把这种底线立场当成极端来批判,本质上是触碰了大陆网友的情感红线,也是对两岸关系核心问题的认知偏差。 说到底,馆长现象是网红在敏感议题上走钢丝的典型案例。靠争议话题吸粉容易,可要长久立足,必须守住基本立场、尊重核心受众的情感。两岸议题从来不是用来博眼球、讨流量的工具,它关乎国家主权和民族大义。一旦在这个问题上拎不清、踩错线,哪怕之前积累再多人气,也会瞬间翻车。毕竟,观众可以包容演员的个性,却绝不会原谅触碰底线的冒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台湾省网红馆长 馆长访大陆
简单谈下馆长现象 从昨天馆长开始骂国内极端梧桐派,个人认为馆长翻车的概率从30%
坦荡的奶茶
2025-10-03 10:03:37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