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老婆去了寺庙里烧香,扫码捐了6000块钱。本来就是心诚的事,没放在心上

用眼看世界 2025-10-03 15:18:40

前几天,我老婆去了寺庙里烧香,扫码捐了6000块钱。本来就是心诚的事,没放在心上,没想到旁边一起进香的小孩儿看到了,大声的惊呼了一声:“这人居然扫了6000块钱!”正在那念经的大师,听到声音后,念经声戛然而止,他缓缓睁开双眼,看向我们。 寺庙里的檀香还绕在鼻尖,刚才断断续续的木鱼声也停了,连殿外的鸟叫都好像轻了些。老婆手里还攥着手机,屏幕亮着,捐款成功的页面还没关掉,她耳尖一下子红了,下意识往我身后躲了躲——她本来就是偷偷捐的,没跟我商量,就是想着外婆最近腿疾犯了,想求个心安,哪成想被孩子喊破,弄得像在攀比似的。我也有点局促,手插在口袋里,不知道该说句“孩子童言无忌”,还是跟大师解释两句“就是一点心意”。 大师坐在蒲团上,手里的念珠还在慢慢转,没立刻说话。他穿着灰布僧袍,袖口磨出了点毛边,眼神落在我们身上,却没带一点波澜,既不像惊讶,也不像赞许。旁边的香客都悄悄看过来,有个阿姨还小声嘀咕:“捐这么多,是要求大愿吧?”老婆的脸更红了,嘴唇动了动,终于开口:“大师,我……我就是想求家里老人身体好点,没别的意思,不是故意……” “施主捐钱,是为了什么?”大师的声音不高,却像温水似的,一下子浇灭了我们的局促。老婆愣了愣,把手机揣进兜里,语气软下来:“我外婆今年八十多了,腿关节不好,走两步就疼,医院说要慢慢养。我想着来这儿求个心安,也想给寺庙添点香火,让师傅们能多修修院里的路,方便老人家来进香。” 大师听完,慢慢从蒲团上站起来,转身从旁边的架子上拿了个小小的布香囊,递到老婆手里。香囊是浅灰色的,绣着简单的莲花,摸起来软软的,能闻到淡淡的草药香。“这里面是晒干的艾草,施主回去后,用开水煮十分钟,放温了给老人泡脚,能缓解关节疼。”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寺庙的香火,从来不是看金额多少。有心给老人祈福,有空多陪老人说说话,比什么都强。下次来,不用捐这么多,带颗安静的心就好。” 老婆握着香囊,眼睛有点湿,连声道谢。后来我们才知道,那寺庙里的路,确实是香客捐的钱修的,铺了防滑的青石板,还装了扶手,就是为了方便腿脚不便的老人。回家后,老婆立刻给外婆煮了艾草水,外婆泡完脚说“腿不那么僵了”,之后每天晚上,老婆都会提前把水晾好,等着外婆泡脚。 这事也让我们明白,不管是烧香还是捐钱,核心从来不是“花了多少钱”,而是“带着什么心意”。就像大师说的,对家人的关心,藏在每天的泡脚水里,藏在陪他们说话的时间里,比任何“大额捐赠”都实在。而且照顾关节不好的老人,用艾草泡脚确实是个简单又管用的法子,水温控制在40度左右,泡15分钟就好,不用太长时间,还能避免烫伤。 如果你去寺庙进香,是会根据自己的心意捐钱,还是会在意别人捐了多少呢?

0 阅读:1
用眼看世界

用眼看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