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这次真的要起飞了?当大陆对美国产品加征34%关税时,香港却逆势而为,继续对美

云景史实记 2025-10-04 12:11:45

香港这次真的要起飞了?当大陆对美国产品加征34%关税时,香港却逆势而为,继续对美国产品保持零关税!这波操作直接让香港成了中美贸易战的免税天堂,有人甚至调侃:去香港买美国货,比在大陆直接买还便宜,连运费都省了! 香港的免税政策到底有多厉害?以iPhone16ProMax为例,在美国售价因34%关税飙升至2300美元,而香港仅售1748美元,价差高达24%。 这还不算完,香港不仅对美国产品零关税,还不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这意味着在香港买东西,价格直接比大陆便宜三分之一以上。 可能有人会问,香港这政策是临时抱佛脚吗?根本不是!《香港基本法》里写得明明白白,香港是单独的关税地区,除了烟酒这些特殊东西,所有进口货品都不收关税,这是从回归那天起就定下来的规矩。 现在中美互相加税,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税都到 54% 了,香港财政司司长直接表态,继续保持自由港地位,对美国产品零关税不变。 这可不是一时冲动,是 “一国两制” 给的底气,让香港既能不卷入大国对抗,又能守住自由贸易的根本,这种独特地位全球都找不出第二个。 咱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实打实的便宜,这香港的免税政策到底有多香? 就说大家熟悉的 iPhone 16 Pro Max,美国本土因为贸易战的关税叠加,售价直接飙到 2300 美元,可香港同款才卖 1748 美元,一下子差出 552 美元,相当于打了七五折还多,价差高达 24%。 而且香港不光没有关税,连增值税、消费税都不收,这两项税在大陆加起来可不是小数目,难怪说在香港买东西能比大陆便宜三分之一以上。 不光是手机,其他东西的价差更让人吃惊。就拿瑞士名表来说,一块在大陆卖 10 万的劳力士,香港也就 6 万多;雅诗兰黛的小棕瓶面霜,大陆专柜一瓶快 1000 块,香港莎莎才 500 出头。 之前有深圳的白领说,她每周都去香港采购,买个苹果笔记本能省 4000 多,买套护肤品能省一半,算上来回的地铁费都值当,这不比在大陆买划算多了?现在网上都在说 “香港代购复兴”,相关话题看的人都超过 3 亿了,这都是实打实的需求堆出来的。 有人可能担心,从香港买东西带回大陆会不会被征税?这点完全不用太操心,海关有规定,年满 18 岁的内地居民从香港回来,带的个人自用物品总值在 12000 元以内都能免税放行,如果经过有免税店的口岸,总共能到 15000 元的额度。 平时买些电子产品、化妆品,只要不是大批量倒卖,根本不用交额外的税,确实像大家调侃的那样,比在大陆买便宜还省运费。 香港这政策可不只是方便老百姓购物,更给企业救了急。东莞有家电子厂,之前从美国进口芯片,因为 54% 的关税,成本高得快撑不下去了,后来改走香港中转,关税直接降到 0,一下子就活了过来,200 多个工人的饭碗保住了。 还有深圳盐田港的货物,经香港仓库换个包装再出口美国,物流成本降了 20%,清关还能快 2 天,这对靠周转吃饭的企业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光2023 年经香港转口的中美贸易额就有 1200 亿美元,占了双边贸易的 18%,现在贸易战打得凶,这个数字肯定还得涨。 现在连美国企业都盯上香港这个宝地了,2025 年 5 月,美国斐尔司公司特意全资收购了香港的飞鸽医疗,就是看中香港的零关税和金融优势。 他们打算把美国的户外运动装备和香港的医疗设备整合起来,通过香港卖到全球,还计划在深圳建生产基地,借香港的渠道和监管优势,把产品卖到欧美高端市场。你想啊,美国企业都愿意把香港当跳板,这说明香港的地位有多重要,这不就是起飞的信号吗? 可能有人听说香港零售业之前下滑过,但那都是过去式了。2024 年访港游客都反弹到 4450 多万人次了,虽然内地游客消费能力有点变化,但冲着免税来的人越来越多。有分析说,2025 年光内地游客就得有 2000 多万专门来香港购物,能带动消费增长 15% 以上。 而且香港也在应对挑战,美国取消小额包裹免税待遇没关系,香港就新增 8 项区域贸易协定,还和深圳搞 “智能物流走廊”,用无人车和区块链清关,把中转效率再提 40%。 海南自贸港虽然有免税政策,但香港的国际枢纽地位是没法替代的,毕竟不是谁都能当中美贸易的 “隐形桥梁”。 香港的零关税不是简单的 “便宜”,是抓住了全球贸易的关键。当别的地方都在筑关税墙的时候,香港偏偏搭起了桥,让美国商品能进来,中国产品能出去,还让老百姓得了实惠,企业有了活路。 这种既守规矩又懂变通的本事,加上 “一国两制” 的独特优势,香港这次是真的要起飞了,这可不是空谈,是实实在在的数据和案例堆出来的底气!

0 阅读:1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