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弹同点!解放军完成核打击模拟试验,美国或失去核优势。《南华早报》报道说,解放军

裂谷长河娱乐 2025-10-04 22:45:23

三弹同点!解放军完成核打击模拟试验,美国或失去核优势。《南华早报》报道说,解放军的科研团队在实验室里首次完成了“三弹同点”核打击模拟试验。 最近南华早报上的一篇报道,让人眼前一亮。中国军队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搞出了个“三弹同点”的核打击模拟,这可是头一遭。简单说,就是模拟三枚核弹头几乎同时砸向同一个目标,看看破坏力到底有多大。以前的核研究大多盯着单枚弹头,怎么用一颗大当量的家伙事儿把深埋地下的东西炸飞。可现在,技术往前迈了一步,多枚弹头能独立重返大气层,还带精确制导,能像簇射一样聚焦一个点。报道里提到,这项试验数据来自9月10日发表在《爆炸与冲击波》期刊上的论文,领头人是南京陆军工程大学的副教授徐晓辉。 这个试验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打实的实验室操作。他们用相似性理论建了个缩比系统,核心是个真空舱,里面放高压气炮和玻璃球。气炮分两级,射出小弹丸砸玻璃球,球里塞满模拟核爆的压缩气体,一砸就释放能量,模仿地下核爆的冲击波和热效应。为什么用这个?因为真核爆没法随便试,相似性理论能把大尺度事件缩到小模型里,数据推演到真实场景准得很。试验里,他们同步控制三枚“弹头”,间隔不到一毫秒,击中同一个位置。结果呢?破坏效果不是简单加起来那么回事儿。三枚1000吨当量的协同,毁伤力比一枚3000吨的单爆强得多。具体数字上,模拟5千吨当量在65英尺深度的爆破,单次破坏区71,000平方英尺,三次连击直接拉到86万多平方英尺。火山口半径从46米翻到114米,深度从28米加到35米,体积膨胀了十倍。这数据一摆,够直观,说明多点叠加的冲击波和热辐射能互相放大,结构崩解更快。 说起背景,这事儿得从现实需求来。地下硬目标,比如导弹发射井,防护严实,单枚弹头想彻底毁掉,得用超高当量,可那成本高,还容易扩散辐射。中国这回的模拟,正好瞄准这个痛点。想想今年6月美国对伊朗核设施的空袭,用了好几枚巨型掩体破坏弹砸一个点,美方说全毁了,但有些报告说核心没事儿。这给了中国科研团队启发:多枚低当量弹头协调打,为什么不行?低当量好控制,精确度高,还能省事儿。徐晓辉的团队建的系统,能模拟多源同步,就是为了验证这个思路。论文里强调,这种“簇射”模式忽略了以往单爆研究的协同效应,比如波的叠加和热集中的放大。现在数据出来了,证明多弹能降低门槛,三枚千吨级就顶一枚百万吨,效率高多了。 转到战略层面,这试验戳中了美核力量的软肋。美国陆基核威慑主力是民兵III洲际导弹,大概400枚,藏在深几十米到上百米的发射井里,号称固若金汤。传统思路是靠单枚高当量穿透,可中国这模拟显示,多弹聚焦能通过叠加效应,直接崩掉防护层。破坏区扩大十倍,意味着一轮打击覆盖面广,生存率低。美国这些井是固定目标,机动性差,要是对手掌握这种技术,威慑力就打折了。报道没直说针对美国,但数字对得上:民兵III井深防护,单爆需百万吨级,三弹协同3000吨就够用,甚至更好。这不是空想,基于1965年美国“帕兰昆”地下测试的模型推演,靠谱。美方这些年也推多弹头导弹,像民兵III能带三个分导式,但那是分散目标,不是聚焦同点。中国这步,等于在精确协同上追平,甚至超前。 当然,核事儿敏感,得摆事实。全球核平衡本就微妙,中美俄各有家底。中国核力量稳扎稳打,强调最小威慑,不搞先用。可技术进步是双刃剑,美国早有低当量精确弹头,俄罗斯也玩多弹。中国这试验,更多是防御优化,推动自家防护设计。想想,美智库兰德报告里,中美核对比,美国投送力强,但中国东风系列机动性好,生存高。要是陆基井变脆弱,美国优势缩水,中国反击窗口就大。南华早报文章点出,这模拟解答了多核头连击的疑问,军方迈大步。但也提醒,实战化还需时日,导弹重返和制导得跟上。

0 阅读:77
裂谷长河娱乐

裂谷长河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