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食品在中国打不开销路?说真的,俄罗斯食品在国内市场碰壁,还是在于饮食

轩叔观察 2025-10-07 12:26:09

为什么俄罗斯食品在中国打不开销路?说真的,俄罗斯食品在国内市场碰壁,还是在于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吃饭追求的是色香味俱全,以及营养要均衡,可反观俄罗斯...[无辜笑] 根据天猫国际2024年进口食品销售数据,日韩食品占据37%的市场份额,欧美占29%,东南亚占18%,而俄罗斯食品仅占不到4%。即便中俄贸易额连续三年突破2000亿美元,食品这块儿始终没打开局面。 黑列巴就很有代表性了,这种用黑麦粉发酵的面包,俄罗斯人从小吃到大,但中国消费者普遍接受不了,去年某电商平台做过用户测评,200位试吃者中,73%的人表示“口感太硬像啃木头”,52%觉得“发酸味道怪”,相比之下,日式吐司、法棍这些进口面包在国内卖得风生水起,因为它们要么软糯香甜,要么外酥内软,都踩在中国人的喜好点上。 甜食也是重灾区,俄罗斯传统蜂蜜蛋糕每100克含糖量能到45克,而中国市场上热销的日式芝士蛋糕通常控制在25克左右。 价格优势也不明显,同样是进口巧克力,俄罗斯紫皮糖500克卖39.9元,看起来便宜,但仔细算下来每公斤79.8元,日本明治巧克力搞活动时200克装19.9元,折合每公斤99.5元,贵不了多少,关键是口味更符合国人习惯,销量自然碾压。 更麻烦的是市场乱象,今年3月杭州海关查获一批“俄罗斯进口”糖果,实际产地是广东东莞,商家的操作很简单:在国内生产,包装印上西里尔字母,通过灰色渠道运到海参崴转一圈,再以“原装进口”身份回流,这种货成本低、利润高,在拼多多上月销能过万,把真正的俄罗斯品牌挤得没活路。 其实俄罗斯不是没有好东西,他们的鱼子酱、帝王蟹、野生蓝莓酱品质都很棒,只是这些要么价格太高走不了量,要么保鲜要求严格供应链成本吓人,大众消费级别的产品,又因为口味问题难以形成复购。 食品生意拼的是“好吃、方便买、值这个价”,俄罗斯食品现在三条都没占全,想靠情怀和猎奇心理撑销量,注定只能在小圈子里打转,除非哪天出现像紫皮糖那样的爆款,靠社交媒体和直播带货迅速打开知名度,否则这个4%的市场份额,短期内很难有大突破。 网友们议论纷纷: “作为东北人,我倒是常买俄罗斯奶粉和巧克力,价格实在味道浓,就是太甜了,每次都得配茶喝。”   “在满洲里旅游买过俄罗斯香肠,咸到怀疑人生,直接吃根本受不了,必须配主食。”   “说真的俄罗斯冰淇淋确实好吃!奶味纯正,就是线下店太少,网购又怕化。”   “之前买过‘进口’俄罗斯蜂蜜,后来发现是黑龙江贴牌生产的,口感差太多了。”   “他们的饼干糖果包装太土了,送人都拿不出手,味道也单一,除了甜就是腻。”   “在绥芬河见过真俄货店,需要会俄语才能分清,普通消费者根本辨不出真假。”   “其实俄罗斯面粉很不错,做面包特别香,就是市场推广太差了。”   “买过三次俄罗斯食品,两次踩雷,现在看到‘进口俄货’直接划走。”   大家觉得俄罗斯食品要想打开中国市场,最应该先改进什么?   官方信源:中国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