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日本为何频繁更换首相和内阁,但国家却从来不乱?因为说白了,日本背后有真正的世家大族掌控全国,首相也只是摆设居多。 自从二战以后,日本基本就成了自民党的天下,但这个党并非铁板一块,里面早就分成了好几个大派系,每个派系都有核心人物、家族、地方资源,谁想坐首相的位子,都得先在这些山头之间混个脸熟。 有人说,这不就是党内斗争吗?可日本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这些“斗争”看似闹腾,实际每个派阀都有清晰的底线。 首相换了一波又一波,但底下的班底人脉却从没变过,银行、重工、贸易、各类大企业才是常年连着政治后厨的主心骨。 三菱三井这样的老牌财团和议员、官僚早就死死的绑在一起,选举经费、政策方便、地方资源调动,背后都有他们的身影。 在日本派阀和官僚才是真的稳压阀,日本的事务次官、财务省等铁打的衙门,里面很多干了几十年的老官员,新首相上台多数也得延续老政策 因为政策只要有利于大企业的核心利益,各种人情世故无需有多少新意,安倍经济学也好、岸田新想法也罢,本质都是让企业过得舒服,经济不折腾。 这种政治模式不是一天炼成的,战后日本政治,党派合并、家族联姻、企业助力,正因为这些关系盘根错节,所以无论谁出事谁下台,其他部位不会出大毛病。 即使2024年闹出资金丑闻,派系集团表面解散,可大佬和金主一个不落,议员们继续在国会里挥斥方遒,老企业还是政策绿灯优先,大家只是换了个外壳,实质的合作圈子依旧安如泰山。 搞政治的家族基本是世袭,无论选举怎么变,这些名字总能在核心圈子里反复出现,安倍家从外祖父到孙子,福田家父子接力跑,鸠山家连着三代都在要职上混得风生水起。 官僚退休了还能“下凡”进大企业当头头,过去在政府时是管钱管项目的主心骨,出去就是企业大佬,双方利益早就编成了一张亲密无间的大网。 当年的小泉改革喊得热闹,说要打破派阀,可结果他自己上台还不是靠山头帮忙,最后改革不了了之。首相像走马灯一样转,当新首相的做法不符合背后集团的利益,那他离下台也就不远了。 谁想干活都得看资方、党内、官僚三方脸色,不信服这套潜规则的,立马就边缘化,每到日美政策调整、对内经济刺激、甚至是地方补贴问题,派系和企业,有绝对的优先话语权。 日本的政治系统真正厉害的地方不在台前斗争多激烈,而是后台资源、人脉、资金早已被几个圈子牢牢控制。 首相就是上来转一圈、根本无法实际干出什么大事,只能短暂负责维稳摆样,两年后被新的“协商产物”替下,机制依然运转如常。 就连大丑闻都影响不到根本利益,政坛顶多洗一遍牌,经济和政策主旋律从来不会歪。 日本换首相就是这种老派山头文化和现代官僚系统的合力“演出”,表面不断有变化,骨子里的秩序其实比亚洲大多数国家还稳。 这种看似“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坛节奏,反而给了日本超强的稳定和不变的政策延续性,后台那些隐形的推手和利益扎堆的世家,一直在悄悄地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大方向。
日本内部开始陷入了分裂,公明党代表出来警告高市早苗:如果上任首相后,参拜靖国神
【14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