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频繁更换首相和内阁,但国家却从来不乱?因为说白了,日本背后有真正的世家大

阿皮历史库 2025-10-07 15:00:48

日本为何频繁更换首相和内阁,但国家却从来不乱?因为说白了,日本背后有真正的世家大族掌控全国,首相也只是摆设居多。     石破茂在9月份宣布辞职,上任还不到一年,算下来,这已经是日本近五年来更换的第四位首相了。     可是为什么日本首相换个不停,国家却从不混乱?     从战后开始,日本的政治格局其实变化不大。     根据日本总务省的官方资料,自1955年自由民主党成立并长期执政以来,日本政坛就形成了被称作“一党优势体制”的结构。     自民党内部的派阀制度,让权力在党内被平均分配,也让首相的更迭带上了一种“轮值”的意味。     表面上是换了一位领袖,实际上还是那些老派的政治势力在控制方向。     日本的行政权力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官僚系统手里,从财务省、外务省、经济产业省这些所谓的“超级省”,到地方自治体的核心岗位,基本都是东京大学法学部、京都大学出身的精英。     他们是日本国家机器真正的掌控者,首相如果想推行政策,往往得和这些官僚合作,甚至被他们引导。     日本前首相菅直人曾在公开发言中承认,自己上任初期很多重大决策都得先征求财务省意见。     首相并不是无法决策,而是制度天然给了官僚很大的定夺权。     这种现象的历史根基很深,战后美国占领期间,日本在政治上实行了“去军国化”,但在社会结构上,旧财阀的势力并没有被完全清除,而是以新的形式存在。     战前三菱、三井、住友、安田这些财阀被拆分成许多公司,可家族和利益网络依然延续。     现在所谓的“企业集团”,比如三菱重工、三菱银行、三菱商社,虽然注册独立,但背后还是同一个资本纽带。     这些企业家族通过政商关系影响国家方向,比如前首相麻生太郎出身麻生家族,家族企业从矿业、建筑到金融都有布局。     他和安倍家族的关系非常紧密,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是战前内阁官员、战后自民党创始人之一。     这种家族连结并非阴谋式的说法,而是一种传统的“血缘政治”,在日本政治文化里极其常见。     根据日本读卖新闻的报道,自民党历任首相里,有三分之一是政治世家出身,有父辈、祖辈当过官。     这种“世袭政治”让权力更像是一种稳态循环,换人自然也就不等于换政策。     也正因为这种“稳态”,日本社会不会因领导人更替而剧烈波动。     每次内阁交替,财政政策和外交路线都不会有根本变化。     比如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对国内通缩问题的处理、对东亚产业链的态度,这些核心方针换了谁都差不多。     即使历任首相风格各异,有的偏务实、有的主张改革、有的强调保守,但在制度约束下,都不会脱离主流路线。     以2012年安倍晋三重新上台为例,他提出“安倍经济学”,看似突破,其实仍以日本银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拉动为主,这套逻辑在他之后的菅义伟、岸田文雄时期都延续下来。     表面换了人,实则内核一致。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的报告也指出,日本经济政策的连续性来源于预算制度与中央省厅主导的政策制定框架,而不是首相个人意愿。     这种结构带来的好处是稳定,坏处就是创新不足。     稳定让日本社会秩序感很强,哪怕政治动荡,行政系统依旧正常运作。     政府部门、地方议会、企业团体、工会组织彼此之间有着长期合作的惯性关系,谁上谁下并不影响整体。     换句话说,日本的国家能力体现在技术官僚的执行水平上,而非政治领导人的决断力。     日本内阁府的统计数据显示,无论哪一届政府上台,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支出这些领域的预算调整幅度都非常小,这种“低波动政策”让社会无感地延续了几十年。     不乱还因为日本民众对政治的预期很低,很多国人不知道,政治冷感是日本社会长期现象,日本民众也压根不指望哪位首相能改变国家命运。

0 阅读:197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