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不舍得放弃远东联邦区,远东联邦区只有600多万人口,不

阿皮历史库 2025-10-07 15:00:49

俄罗斯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不舍得放弃远东联邦区,远东联邦区只有600多万人口,不到俄罗斯总人口的5%,这块广袤的土地面积高达695万平方公里,大多数地方都是一望无际的不毛之地,但这块土地的资源也不是很多,俄罗斯主要的天然气石油都在乌拉尔山和西西伯利亚地区,俄罗斯为了维持这一地区的发展,投入了巨额资金,效果也不明显,俄罗斯现在也很无奈,这块土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俄罗斯远东,这个地区自十九世纪末被并入俄罗斯以来,就一直是典型的地广人稀、气候恶劣、交通困难的区域。     苏联时期,政府曾经靠行政命令和国企调配,把很多劳动力和资源强行派往那边,建厂、修铁路、开矿、搞渔业基地。     那时候靠国家意志还能维持生产,可一旦到了市场经济时期,维持困难就暴露出来。     九十年代以后,苏联解体带来的经济震荡让大量企业倒闭,当地年轻人不断往莫斯科、圣彼得堡方向走。     远东现在常年劳动力短缺,很多地方都是老年人和军人居多。     俄政府不是没努力,根据俄罗斯官方统计和政府网站公开的规划,莫斯科在2014年以后专门启动了“远东发展战略”。     他们搞了“居住一公顷计划”,就是鼓励全国公民去远东免费领取一块地,条件是要建房或发展项目。     听起来挺有吸引力,刚开始也确实吸引了一些人报名,但后来问题出来了,基础设施太差,交通、医疗、教育都跟不上,很少有人能长期留下。     政府还设立了“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搞免税优惠,想打造远东版经济特区。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吸引到的大型投资项目数量有限,多数来自能源、矿产等传统领域,高科技产业几乎进不去。     为什么俄罗斯不干脆少投点?因为战略意义太大了。     远东地区直接面向太平洋,跟中日韩隔海相望,是俄罗斯对外开放的东大门。     这里有俄罗斯在亚太地区唯一像样的大港——符拉迪沃斯托克,也是俄太平洋舰队的基地。     军事上讲,这里再冷再偏也不能放空。地缘上讲,也得留住人、撑住局面。     俄罗斯政府这些年的思路其实就是防止人口继续流失,为了稳住这个大后方,他们宁愿财政吃紧,也要让远东保持基本的活力。     不过远东的问题并不光在钱,气候恶劣、基础设施老化、城市之间距离太远,是天然的制约。     很多地方冬天动辄零下四十度,一年中有半年难以施工运输,物资成本比欧洲部分高出好几倍。     加上青年人普遍不愿意定居,形成恶性循环。     根据俄罗斯统计局的数据,这几年当地人口仍在缓慢下降,莫斯科再怎么推优惠,也难逆转现实趋势。     远东的资源虽然看似丰富,但其实结构单一,俄罗斯的主要油气储备集中在西西伯利亚和乌拉尔附近,远东那边以森林、海产品和少量金属矿为主。     这类产业附加值低,也难形成带动作用。     俄罗斯政府想靠开发港口、搞出口加工区去提振,可贸易路线受气候和物流系统制约,再加上全球形势变化,比如近年来的能源结构转型,对传统原材料出口国家影响很大,远东又一次陷入被动。     俄罗斯内部的学者也有反思,认为政府不应只靠大型投资项目,而要建立更可持续的人口政策,比如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扶持中小企业,让居民能真正留下来。     过去十年俄罗斯不断出台针对远东发展银行、交通走廊、能源电网的支持政策,但实施效果参差不齐。     资金流入了不少,经营环境改善却很慢,根本原因还是基础条件薄弱。     远东问题其实折射出的,是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的难题。     长期以来,俄罗斯财政对能源出口的依赖度过高,当外部形势发生变化,比如国际能源价格波动或制裁带来的外部限制,国家平衡财政的压力就更明显。     政府在有限的预算中必须兼顾军事、民生、地区发展,而远东又是个需要巨额长期投入的地方,这里边的矛盾越积越大。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