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许世友得知自己授衔上将,开怀畅饮。酒酣时电话响起,大扫其兴,便不耐烦地拿起话筒,略带醉意地说:“喂,我是大将军许世友,你是谁?”话筒那边说:“小兵恩来!” 许世友是谁?那可是从少林寺打出来的猛将,一辈子“敢死队”出身,打起仗来不要命。他看了看自己的任命——上将。 换别人,上将,那得高兴坏了。可许世友不。他觉着,凭自己这一身的战功和资历,怎么着也得是个大将吧? 咱许将军啥脾气?直来直去,心里藏不住事。他觉着不舒坦,干脆,车一开,直奔中南海,他要当面找周总理“说道说道”。 周总理一见许世友那气冲冲的模样,心里门儿清。他没批评,也没讲大道理,就请许世友坐下,慢悠悠地“扔”出了两个名字。 总理说:“世友啊,粟裕同志,也只是个大将。” 许世友一听,愣住了。 粟裕!那在军中是什么地位?“战神”级别的人物,指挥的经典战役数不胜数,淮海战役的大功臣。许世友自己都曾在粟裕手下打过仗,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粟裕才只是大将?许世友心里的火,先灭了一半。 紧接着,周总理又补了一句:“还有,萧克同志,这次也是上将,和你一样。” 这一下,许世友彻底没电了。 萧克是谁?黄埔四期毕业,参加过南昌起义,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抗战时是120师副师长。论资历,那真是老得不能再老了。连萧克也只是上将? 许世友的脸腾地一下就红了。他不是个不讲理的人,这两个名字一摆出来,他立马明白了自己的位置。跟这两位比,自己这个上将,不亏! 他赶紧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总理,我没啥意见了,我错了。” 其实,许世友不知道的内幕是:粟裕大将,当初毛主席是考虑过授元帅的!是粟裕自己坚决推辞,才定的大将。而萧克将军,按资历是妥妥的大将人选,也是他自己主动让衔,才评的上将。 所以当时军中有个说法,叫“粟裕镇大将,萧克镇上将”。有这两位高风亮节的标杆立在那儿,谁还好意思为自己的军衔高低去吵去闹呢? 这事儿就算过去了。许世友心里那个疙瘩解开了,人也舒坦了。 回家之后,心情大好,咋办?喝!咱将军就好这一口。他摆开酒坛,喝得那叫一个痛快。 酒喝到正嗨的时候,桌上的电话不合时宜地响了。 许世友正喝在兴头上,被打断了雅兴,老大不高兴。他抓起话筒,带着七八分酒意,开玩笑地吼了一嗓子:“喂!我是大将军许世友,你是哪个?” 他这会儿称自己“大将军”,不是生气,纯粹是喝高兴了,跟电话那头的人“显摆”呢。 谁知道,话筒那边传来一个非常熟悉、温和,又带着点笑意的声音:“我是小兵恩来!” “小兵恩来!” 许世友的酒,“轰”一下,全醒了。 我的天,是周总理! 他“啪”地一下就站直了,赶紧对着话筒说:“哎呀,总理!您要是小兵,那我就是个马夫!” 这就是他们那一代人的风骨和情谊。 许世友脾气是爆,但他心里有杆秤。他一生最敬佩的,一个是毛主席,一个就是周总理。 当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上王洪文点名,点到许世友,许将军眼皮都不抬一下,理都不理。可周总理一接手,刚念到“许世友!”许将军“噌”地站起来,一个标准的军礼:“到!” 他对总理,就是这么服气。 所以,1955年那通电话,哪里是许世友在耍酒疯,那分明是一个刚解开心结的“老男孩”,在向自己最敬重的兄长撒了个娇。 而周总理一句“小兵恩来”,既是幽默,也是胸怀。这通电话,也成了共和国将帅史上,一段最真性情、最接地气的佳话。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