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精准锁喉"荷兰半导体链。 12月1日,中国正式对荷兰实施稀土管控,即"0.1%规则",改写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天平。新规明确,含中国稀土成分超0.1%的光刻机类产品,无论产自何地、经停何港,均需向中方申请许可并详报用途。14纳米以下芯片及256层以上存储芯片的生产设备,则需逐案审批。 这看似微小的数值,实则是穿透全球产业链的"精准手术刀"。不同于简单禁运,中国以含量门槛+全链追溯构建监管网--单台ASML光刻机,含超10公斤中国高纯度稀土,从抛光镜头的铈基材料到驱动电机的永磁体,缺一不可。 更关键的是,中国手握全球90%稀土加工产能与99.999%提纯技术,美国同类材料纯度仅99.9%,成本三倍于中国,短期难破局。荷兰的被动在于"单向依赖",ASML库存仅够八周生产,若许可受阻,年损失或超32亿欧元。 而中国的反制,是对荷兰此前收紧DUV光刻机出口,冻结中企股权的对等回应。这不是"卡脖子"的对抗,而是用技术壁垒划清边界,任何无理抢劫行径和单边限制,都需承担代价。当中国将稀土从"资源输出"升级为"战略工具",全球半导体版图的重构,已从"可能"变为"进行时"。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