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远东要凉?617万平方公里地盘只剩600万人,俄罗斯守得住吗? 617万平方公

远东要凉?617万平方公里地盘只剩600万人,俄罗斯守得住吗? 617万平方公里,600万人口。平均每人能分到10平方公里的地盘,这不是福利,而是麻烦。 远东这片俄罗斯的“后花园”,正在变成没人打理的“荒院子”。 这地方对俄罗斯来说,地理位置绝对是宝地:面朝太平洋,邻近亚太,资源丰富,战略意义大得不得了。 但现实却是,人口越跑越快,城市越来越空,连国际社会都开始怀疑,俄罗斯到底还能不能拿得稳这片地。 远东的问题,并不只是人少地多。真正让这片土地陷入困局的,是人口、经济和政策三件事一起出问题。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挑战,而是一种国家治理的缩影。 远东从一开始就不是俄罗斯的“心头好”。19世纪,沙俄通过一纸纸不平等条约,把本不属于它的土地收入囊中。 《瑷珲条约》和《北京续增条约》让沙俄拿到了上百万平方公里的远东土地,但这片“战利品”对它来说,更像是个临时仓库,而不是安家之地。 沙俄时期,这片地区主要被当作罪犯流放地,根本没好好开发。1900年时,整个远东的城市化率还不到10%。不种地、不建城,只挖资源。 这种掠夺式开发的老路,埋下了今天的苦果。俄罗斯从没真正把远东当成“家”来看待。现在想让人留下,已经来不及了。 600万人守着617万平方公里,看起来像是个笑话,但对俄罗斯来说,是个沉重的现实。 人留不住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没工作、没未来、太冷。远东的失业率是4.8%,比全俄平均水平高了近一个百分点。莫斯科的平均工资是远东的三倍。年轻人当然会选更有希望的地方。 每年约有3万名年轻人离开远东。而留在这里的,很多也在找机会离开。 更尴尬的是,远东的性别比例正在失衡。像阿穆尔州这样的地方,不少女孩子选择嫁到中国,说明她们觉得未来在那边,而不在这边。 环境也是一大阻力。像雅库特,冬天零下六十度不是新闻,是日常。 但真正让人担心的,不只是人走了,而是人走之后,地方就废了。耕地没人种,学校没人上,商店没人逛,连公交车都停运。一个地方一旦进入这种“空心化”循环,想逆转就难上加难。 远东不是没资源,问题是资源变不了钱。它占了俄罗斯木材储量的三成,还有全球都有需求的焦煤。 但拿不出去,也没人来投资。原因就是基础设施太差。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改造十年磨一剑,至今未完成,年运量只有规划的三分之一。 私营铁路投资了1466亿卢布,结果血本无归。政策上也没起到多大作用。“远东一公顷”这个计划,原本要让人来种地建家园,结果真正落地的新居民点只有几个,距离原计划中的数量相差甚大。 所谓的“超前发展区”也成了空谈,10年下来,几乎没带来什么实际变化。 俄乌冲突之后,西方制裁一来,远东的补贴直接砍掉一半。很多能源项目停工不说,连本想搞旅游经济的符拉迪沃斯托克都没能实现每年吸引百万游客的目标。 没有资金、没有人气、没有前景,发展自然就成了空想。 更麻烦的是,俄罗斯自己也在犹豫要不要真心搞活远东。中俄本来谈过要修高铁,能从黑河直通远东腹地。这个项目原本可以迅速带动人流和物流,可俄罗斯出于“防中”心理迟迟不点头。 历史包袱加上现实焦虑,让远东越来越像一个“烫手山芋”。表面上看,俄罗斯军力足够强,短期内不会让这片地出什么大乱子。但从长期看,人口在流失,资源在浪费,政策在空转,地方在空心化,这才是真正的“慢性危险”。 俄罗斯其实不是没机会。芬兰当年失去大片领土后,并没有沉溺于历史,而是转向务实发展,最终把国家带回了正轨。 远东也可以不是问题的来源,而是解决的突破口。关键是要从“资源仓库”转变成“宜居家园”。 如果俄罗斯继续把远东当成一个“后备箱”,那它迟早会发现,后备箱空了,车也动不了了。 现在的问题不是远东掉不掉队,而是俄罗斯有没有耐心和勇气把它拉回来。这不是一场地缘政治的博弈,而是一场国家意志的考验。 从地图上看,远东是俄罗斯通往太平洋的窗口;但从现实中看,它更像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远东会不会凉,不取决于外部势力的觊觎,而取决于俄罗斯自己有没有把它当回事。如果继续放任不管,那不是“凉”,而是“冻”。

评论列表

细嗅蔷薇
细嗅蔷薇 2
2025-11-03 19:45
荒着也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