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李嘉诚心里应该不是滋味,全运会火炬在粤港澳大湾区传递,香港四大家族去了三家,澳门何家也参加了,唯独李嘉诚两个儿子没有参加,为什么不参加这么重要的活动,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了。 全运会火炬在粤港澳大湾区传递的热闹劲儿里,李嘉诚家的缺席像块显眼的空白,郭基辉跑得带风,郑志要笑得灿烂,何超琼特意赶来撑场,唯独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不见踪影,这事儿根本藏不住背后的算盘,说白了就是家族的生意重心早就不在这片热闹里了。 先看看别家是怎么跟大湾区绑定的,新鸿基郭家光是在广州就砸了两个重量级TOD项目,南站ICC砸了超100亿,占地17万平方米,连办公楼带商场酒店一应俱全,2025年就要陆续落成,南沙庆盛那个TOD也早在2018年就拿了地,2024年就能竣工,人家的钱和精力都往这儿堆,自然要借着火炬传递露个脸,算是给自家生意站个台。 新世界郑家、恒基兆业李家诚也没闲着,要么在核心商圈搞升级,要么在新区拿地开发,每一分投资都跟大湾区的发展绑在一起,这种场合怎么可能缺席。 澳门何家更不用说,何超琼手里的文旅、金融项目一半都跟内地联动,来撑场既是姿态也是生意需要,毕竟圈子里的存在感从来都是跟利益挂钩的。 再看李嘉诚家,这些年干的最多的事儿就是“卖卖卖”,从2013年开始,内地和香港的资产卖了至少2500亿,全是实打实的优质物业。 上海陆家嘴的世纪汇综合体,200亿卖给中国人寿,净赚了上百亿;大连西港那个项目,19亿拿的地,40亿出手,翻了一倍还多;就连上海静安区那个世纪盛荟广场,拿地16年空着没动,最后也以35亿的价格卖给了希慎兴业,光这一单就套现21亿。 对比郭家砸105亿拿地建综合体,李家更爱把内地的资产换成现金,这态度差得不是一点半点,香港的资产也没留住,中环中心卖了402亿港元,转头就用四分之一的钱去伦敦买了瑞银大楼,美其名曰“价格划算”,其实就是把赌注押到了海外。 现在李家的生意基本盘早就不在中国了,李泽钜接掌后更是把“全球化”玩到了极致,集团海外业务占比高达八成,香港业务只剩16%。 欧洲成了他们的主战场,2017年花414亿港元收购欧洲能源管理公司,2019年又砸252亿港元买了英国的酿酒厂和两千多家酒馆,加上之前收的英国电网、自来水公司,现在李家掌控着英国30%的电力供应、30%的天然气市场和7%的水务服务,说“半条命在英国”都不夸张。 这种情况下,大湾区的火炬传递再热闹,跟他们在伦敦的电网生意、欧洲的能源项目也搭不上边,自然犯不着让当家人特意出面。 更关键的是,李家早就不是当年那个跟内地深度绑定的模样了,李嘉诚早年还当过基本法起草委员、港事顾问,跟霍英东一起搞过内地投资,可后来的操作越来越“精明”,欧债危机时抄底欧洲公用设施,内地楼市红火时却在抛售资产,美其名曰“多元化布局”,实则是把鸡蛋都放到了海外的篮子里。 李泽钜接掌后更是延续了这个路子,长江基建在欧洲的公用设施投资一再加码,连英国媒体都调侃他“几乎买下了英国”。 反观郭家,内地土地储备已经超过香港,徐家汇中心一个项目就投了217亿,还计划打造成超大型综合体,这种扎根的姿态跟李家的“撤离”形成了鲜明对比。 还有个细节藏不住,李家的继承人培养也早跟海外挂钩了。李泽钜的长女李思德,24岁就进了李嘉诚基金会当董事,先在加拿大的矿产公司练手,接触的都是海外业务,跟郭家孙子亲自跑大湾区项目、郑家孙女扎根本地商业圈的路径完全不同。 连第三代的重心都在海外,当家人自然没必要在大湾区的活动里刷存在感,毕竟对他们来说,伦敦金融城的写字楼租金、英国电网的收益,可比火炬传递镜头里的露脸重要多了。 至于李泽楷那边,早年电盈私有化的“种票疑云”闹得满城风雨,让家族名誉受了牵连,后来他的电讯盈科业务也更多聚焦海外科技投资,跟大湾区的实业、地产圈子交集越来越少。 这种情况下,不露面反而比露面更省心,省得被问起那些“卖资产”的旧账,也省得跟其他深耕本地的家族形成尴尬对比。 说白了,火炬传递这种场合,从来都是“在其位谋其政”,郭、郑、何等家族的生意根在大湾区,自然要到场撑场面;而李嘉诚家的算盘早就打到了欧洲,内地和香港的资产卖得七七八八,海外业务占了八成,这种跟本地发展渐行渐远的家族,缺席其实是早晚的事。 毕竟商人的脚步永远跟着利益走,哪里有钱赚,哪里才是他们的“主场”,至于火炬传递的热闹,不过是跟他们无关的背景音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