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快讯!快讯! 荷兰政府宣布了 荷兰宣布将光刻机出口限制从7纳米扩大至14纳米,A

快讯!快讯! 荷兰政府宣布了 荷兰宣布将光刻机出口限制从7纳米扩大至14纳米,ASML主流DUV机型1970i、1980i被纳入管制名单,许可证审批周期延长至90天,技术和售后服务也将受到限制。 这消息一出,整个芯片圈都炸了锅。别看只是从7纳米扩到14纳米,这一下子就把成熟制程的大门关上了大半。1970i和1980i可不是什么冷门机型,它们是全球芯片制造的主力军,多少家工厂就靠着这些设备过日子。审批要等三个月,生产线等得起吗?机器坏了找谁修?这些问题像刀子一样扎在产业链的心口上。 数据显示,中国是ASML第二大市场,去年贡献了其超过29%的营收,金额高达64亿欧元。DUV光刻机更是其中的销售主力。这条禁令看似精准打击,实则伤敌一千,自损八百。ASML的股价在消息传出后应声下跌,资本市场用脚投票,说明了市场对这项政策的真实看法。 背后推手是谁,大家心知肚明。这绝非荷兰单方面的决策,而是美国构建对华技术封锁联盟的关键一步。美国自身的光刻机巨头应用材料、泛林科技同样受到严格出口管制,拉着盟友一起“下水”,是为了维持其技术霸权。但这种逆全球化的做法,真的能锁死中国半导体吗?历史告诉我们,封锁往往是最强的催化剂。 许可证审批周期延长至90天,带来的是巨大的不确定性。芯片工厂投资动辄百亿,建设周期以年计算。三个月的等待,足以让投资者望而却步,让项目陷入停滞。更致命的是技术和售后服务限制,光刻机如同精密仪器,需要原厂定期的维护、校准和软件升级。失去这些支持,设备良率会大幅下滑,甚至提前报废。 压力之下,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备胎”计划正在加速。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光刻机已在攻坚,虽然与ASML仍有差距,但已经从“不可用”走到了“可用”阶段。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代工厂也在调整工艺,尽可能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这场危机,正在倒逼出更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 全球供应链是一张精密编织的网,牵一发而动全身。荷兰的这项禁令,不仅影响中国,也扰乱了全球芯片产业的稳定。汽车、家电、工业设备等依赖成熟制程芯片的行业都可能面临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这种损人不利己的策略,最终会由全球消费者买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