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后代绝大多数定居海外,左宗棠后代则全在中国,祖辈德行对后代的影响太大了。 李鸿章生于1823年安徽合肥,早年进士出身,入翰林院。1853年太平军起事,他在家乡组织团练抵抗。1861年创办淮军,镇压太平军有功,获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870年天津教案,他赔款给外国势力。1876年办轮船招商局,推动航运。1880年督办军务,建北洋水师。1884年中法战争签中法新约,割让越南权益。1895年甲午战后签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赔2亿两银。1900年义和团后签辛丑条约,赔4.5亿两银,外军驻京。他的这些举动直接导致清朝领土损失和赔款负担,但也为家族铺开与外国联系。 左宗棠生于1812年湖南湘阴,家贫自学经史。1852年入曾国藩幕,助镇压太平军。1860年任浙江巡抚,收复杭州。1866年闽浙总督,办福州船政局。1875年新疆乱,阿古柏占南疆,沙俄夺伊犁。他主张出兵,1876年督新疆军务,率湘军西征。1877年克乌鲁木齐,1878年平南疆。1880年沙俄还伊犁,他建新疆省,设屯田。1884年中法战,任钦差守福州。他的军事行动保住新疆,避免历史改写,体现爱国担当。 李鸿章处理外交时多次签条约,如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黑龙江北,1860年北京条约割乌苏里东。1871年琉球事件默许日本吞并。1885年中法条约认法国越南权益。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开放五口,赔2亿两。1901年辛丑条约赔4.5亿两,允外军驻京。这些条约虽损国体,却让家族获外国支持。他的长子李经方1870年后从商,1890年居上海,后移美洲经商。二子李经述早逝,子李国杰居加拿大。三子李经迈上海经商,后代在香港新加坡投资地产。四子李经楚从政,后代散美国尼日利亚。六弟李昭庆后代李家昶等三人海外搞钢铁地产,资产过亿。家族成员借渠道避国内动荡,选择海外生活。 左宗棠专注军务,拒外国贿赂。1875年新疆乱,他筹饷2千万两,自筹军费。1876年从肃州出,补给线3千公里。1877年刘锦棠克曼苏尔,他督后军。1878年克库尔勒,阿古柏子伯克胡里死逃亡中。收南疆后建省,屯田。他死后无巨财,四子左孝威从军早逝。次子左孝宽知县,晚教书。三子左孝勋从军,子孙湖南务农。四子左孝同中举,子孙搞教育。曾孙女左焕琛复旦毕业,任教授上海市副市长。家族留内地,从事科教无海外移。两家路径不同,源自祖辈国事方式。李家借条约获外援,后代出国。李家财产存海外,子孙立足。左家无外债,子孙依家训留国。 话说李鸿章和左宗棠同处晚清乱世,两人起点差不多,都是从科举起步,卷入太平军镇压。但李鸿章偏向洋务,建水师办企业,表面看推动近代化,其实多签丧权条约,换来个人家族利益。左宗棠则硬气得多,西征新疆不惜抬棺出战,保住领土,拒贿赂清廉到底。这俩人的作风,直接影响到后代选择。李家后人利用祖辈外国关系,早早布局海外,经商发家。左家后人继承爱国精神,扎根国内搞教育科研,没啥大富大贵,但稳稳传承文化。 李鸿章家族如今散布全球,出了不少企业家。像李家昶兄弟三人,从香港新加坡起步,搞纺织钢铁矿业,甚至闯非洲开厂。他们的生意从轻工业扩展到重工业,积累亿万资产,但低调生活,不张扬。这得益于李鸿章时代积累的国际网络,让后代容易融入海外市场。相比之下,左宗棠后裔人丁兴旺,已到第九代,数百人多投身教育医疗。曾孙左景鉴是重庆医科大学奠基人,外科学者“四把刀”之一。左景权旅法汉学家,研究敦煌。还有左星竹植物学家,发现兰科植物新种。这些人没去国外淘金,而是留在国内贡献力量。 其实祖辈德行就像种子,种下啥长啥。李鸿章精明算计,签条约时考虑家族长远,结果后代多移居海外避风险,享受物质财富。但这也让家族脱离本土,少了文化根基。左宗棠两袖清风,教育子女朴素勤奋,子孙虽无巨富,却多成专家学者,影响社会发展。他的家训强调书香世德,代代相传,避免败家子。这对比鲜明,说明个人选择不只影响当下,还延伸到子孙路径。 李鸿章后人中,有外交官如李国式,早年留学德国,回国任职外交部,后定居海外。科学家艺术家也多在国外发展,家族网络庞大,通过联姻扩展影响。左宗棠后代则多在湖南等地,秉承耕读传家。长女左孝瑜嫁陶澍子,著书小石屋诗稿。子孙从私塾办学到现代科研,左浩然搞科技梦想。整个家族没显赫权势巨财,但英才辈出,无不肖之徒。这反映祖辈影响:李家重实际利益,左家重精神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