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美差距有多大。”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一语惊人:“不是别人卡我们脖子,而是我们

“中美差距有多大。”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一语惊人:“不是别人卡我们脖子,而是我们的教育把自己困住了!”钱学森之子钱永刚,也发出同样感慨:“中国教育缺的不是分数,而是无休止的刷题,将孩子们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抹杀了!”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在2025年9月的采访中,讲过一个让人揪心的事儿:他遇到过18岁的学生,被问“对什么感兴趣”,只能摇头作答。   如今的孩子,从小学起就掉进了题海里。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回家写作业,周末和假期还要上各种补习班。   随便去一个重点中学看看,学生课桌上堆的书比人还高,每天刷题四五个小时是家常便饭。 到了高中,刷题更是成了“主业”。有重点高中调研显示,2025届高三生每天要刷12.3小时题,课桌上的书堆得比人还高。 这种“为考试而学”的风气,还催生了专门的产业。山东有家叫“考试大师”的机构,主打“答题技巧”,声称能让学生3-5秒快速解题,近5年考点覆盖率最高达95%,2024年学员平均提分37.2分,服务过百万学生。 可这些技巧里,没教孩子题目背后的原理,就像有人只教开锁口诀,却不告诉锁芯是怎么造的。 反观国外,情况大不一样。工程专家都能把数学原理讲得明明白白,学数学的毕业生会去做天气预报、搞金融建模,让知识落地到实际应用里。 而我们的学生,超过六成做题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根本不想原理。 就像姜伯驹院士说的,课堂教的杂而浅,老师“考而教”,学生“考而学”,慢慢就丢了独立思考的本事。 其实教育部门也在想办法。广东省教育厅就明确不提倡家长自己买打印机,鼓励学校用公用经费统一印习题,还推荐老师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设计作业。 但难题摆在那儿:升学要看分数,家长和老师都怕“练得不够”。 原督学李伟成说得实在,教辅该是工具,不是目的,关键得改“靠刷题提分”的老想法,把课堂效率提上去。 钱永刚总想起自己小学二年级的事。当年老师在家长会上夸他爱读书,建议家里多买书,这份鼓励让他一辈子爱看书。 他常劝现在的孩子多翻课外书,哪怕随手看看,也能打开眼界。 脑科学研究早就说了,无效刷题会降低思维活跃度,反而害了孩子。 姜伯驹院士的话还在耳边:中国每年八百万大学生毕业,可顶尖科学家没几个。 当教育变成分数的生产线,孩子们的好奇心被磨没了,又怎么能长出创新的芽? 这道关于教育的考题,比任何试卷上的题目都难,却值得每个人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