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湖北省检察机关年轻干部培训班在国家检察官学院湖北分院开班。全省检察机关近百名年轻干部齐聚一堂,聚焦建功支点的履职担当,从政治素质、业务素能、职业道德素养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度的“赋能充电”。
培训期间,十堰市检察院职务犯罪和经济犯罪检察部副主任覃春华作为学员代表走上讲台,围绕“支点建设扛重任检察青春强担当”这一主题,交流分享了十余年的从检心得。
从一名基层检察院的书记员
一步步成长为市级检察院的检察官
一起来解锁这位青年检察官的
成长修炼手册!

沐组织春风赴检察使命
——十余年从检之路的成长与感恩
分享人:覃春华
2011年,我怀着对检察事业的向往步入检察系统。十四年光阴荏苒,我从郧阳区检察院的一名书记员,成长为检察官助理,再到检察官;后又通过逐级遴选,成为了十堰市检察院的检察官和部门副职;从一名普通检察干警,逐步跻身全省“十佳公诉人”“十佳刑事出庭检察官”之列。
回望来时路,我的每一次成长与跨越,都离不开组织的精心培养,更得益于省检察院为年轻干警搭建的广阔学习平台和宝贵锻炼机会。这份沉甸甸的厚爱与期望,是我始终不敢懈怠的动力源泉,更是镌刻于心的责任与使命。下面,我结合个人成长经历,谈几点感悟与体会。
初心引航:
在基层“传帮带”中锚定方向
初入检察岗位,我对检察工作的理解还停留在书本层面。面对纷繁复杂的办案流程、严谨细致的法律文书,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幸运的是,这里推行的“导师制”,为年轻干警铺设成长阶梯。
我遇到了一位在一线耕耘二十余载的老检察官——也是我当时的部门主任,他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引路人。他不仅手把手教我制作笔录、分析案情,更带我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社区农户,让我真切体会到,检察工作不是冰冷的法条堆砌,而是关乎群众急难愁盼的温暖守护。与此同时,常态化的岗位练兵、专题化的案例研讨,让我在实践中不断积累。
从协助核对证据到独立起草文书,从默默旁听讨论到敢于发表见解,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基层沃土的滋养,离不开前辈们的倾囊相授。这段宝贵的经历,让我读懂了“司法为民”的初心,也让我深知:唯有脚踏实地、虚心求教,才能筑牢从检之基。
实战砺能:
在多岗位锻炼中锤炼本领
在基层的淬炼中,我先后在公诉、公益诉讼等多个岗位接受锻炼。每个岗位都是一次全新的学习,每一次挑战都带来不一样的成长。
2016年,我有幸参与办理湖北省首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面对这一全新领域的挑战,省检察院派出检察业务专家多次下沉指导,从证据固定、法律适用再到庭审预案,逐一把关、精准点拨。我们专案组连续两个月加班加点、全力攻坚,在省检察院的全程指导下,该案最终被最高检评为标杆案、样板案,并入选全国第八批指导性案例,案件起诉书也荣获全国优秀公益诉讼文书。
2020年,我全程参与办理了一起以“软暴力”犯罪为主要特征的黑社会性质组织专案。在省市检察一体化办案机制的悉心指导下,专案组攻坚克难,该案作为“打财断血”典型案例在全省作经验交流,对涉黑资产的分析处置意见,在最高检扫黑除恶电视电话会议上受到点名表扬。这些实战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所谓“独当一面”,离不开组织的托举与团队的支撑。唯有心怀敬畏、迎难而上,才能不负信任、不辱使命。
赋能成长:
在多平台历练中开阔视野
遴选至十堰市检察院后,我感受到市检察院党组对年轻干警培养的高度重视。“五个专才”人才培养计划和“青雁检行”年轻干部培育品牌,为我们搭建了系统化成长平台。我有幸入选刑事检察拔尖人才培养序列,通过参与市检察院组织的读书分享、案例研讨沙龙,以及省检察院举办的“个十百千”活动、出庭能力评议、公诉人业务竞赛与培训等,不断突破自我舒适区,最终在省级比赛中获得认可。
我深知,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组织搭建平台、创造机会的馈赠。这份荣誉,我始终视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时刻提醒自己:戒骄戒躁,持续精进。
薪火相传:
在实干笃行中续写荣光
十余年从检路,我既是组织培养的受益者,也是检察精神的践行者与传递者。基层检察院的“传帮带”让我扎根初心,市级检察院的精心培养让我稳步成长,省级检察院的平台历练让我淬炼提升。如今,我也主动与部门年轻干警“结对子”,毫无保留地分享办案经验与参赛心得,积极推荐他们参与各类培训、竞赛,让更多“青雁”有机会站上更高舞台、施展才华。我深知,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唯有让检察精神薪火相传,助力更多年轻干警成长成才,才能为检察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这次省检察院推出的年轻干部“双结对”培养机制和“检察长授业话成长”论坛,正是传承精神、接力奋进的最佳载体。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检察人,我们定当初心如磐、实干为桨,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在湖北检察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奋力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的青春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