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不活了!”一小男孩上学频繁丢水杯,弄丢4个水杯后小男孩的爸爸终于忍不了了,最终爸爸做了一个决定,不给儿子买水杯了,直接拿一个袋子装好水给他带去学校。 男孩对于爸爸拿袋子给自己装水的举动也是感到特别无语,但是又不在好意思问,最后只能勉强笑笑并默默拿着水袋去学校了。 这个小男孩叫乐乐,今年小学二年级,天生就是个“小马虎”,东西丢三落四是家常便饭,光这学期就丢了两把尺子、三块橡皮,可最让爸爸头疼的还是水杯——四个水杯没一个能撑过半个月。第一个是他吵着要的奥特曼联名款,刚用一周就落在了操场滑梯下,等发现时已经被踩得变形;第二个蜘蛛侠水杯,他忘在了食堂,等中午去取,早就没了踪影;第三个是妈妈特意选的防摔款,结果他放学时挂在书包侧兜,走路晃悠着就掉了,自己还浑然不觉;第四个是爷爷给买的保温水杯,价值一百多,丢了之后乐乐自己也慌了,哭着跟爸爸保证“再也不会丢了”,可没过几天,还是在美术课上忘在了教室后排。 乐乐爸爸是个普通上班族,每天早出晚归赚钱养家,看着儿子一次次弄丢水杯,不是心疼钱,是气他不长记性。第四次丢水杯那天晚上,爸爸拿着空书包问他“水杯呢”,乐乐低着头抠手指,支支吾吾说不出话,爸爸压着怒火没打骂,只是叹了口气。第二天早上,乐乐像往常一样等着爸爸递水杯,结果爸爸从厨房拿出个透明保鲜袋,灌满温水,扎紧袋口递给他:“既然水杯总丢,那咱就用袋子,丢了也不心疼,啥时候记住保管自己的东西了,再给你买新的。” 乐乐攥着那个皱巴巴的水袋,脸都红透了,嘴角扯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心里别提多委屈了——他知道爸爸是故意的,可自己理亏,连反驳的话都不敢说。走到学校门口,同班同学看到他手里的水袋,忍不住笑出了声:“乐乐,你这是拿的‘一次性水杯’啊?”还有人调侃:“你爸爸也太抠了吧!”乐乐头埋得更低,赶紧跑进教室,把水袋小心翼翼地放在桌肚里,生怕被更多人看到。 那天一整天,乐乐都提心吊胆,下课不敢出去玩,时不时就瞟一眼桌肚里的水袋,连喝水都小口小口抿,生怕把袋子弄破。放学时,他特意把水袋攥在手里,紧紧贴在裤腿边,一路小跑着回家,进门就举着空袋子跟爸爸喊:“爸爸,我没丢!我把袋子带回来了!”爸爸看着他满头大汗的样子,憋不住笑了,摸了摸他的头:“不错,这是第一次没丢‘水杯’。” 接下来的几天,乐乐每天都攥着水袋上学,虽然偶尔还是会被同学打趣,但他再也没丢过。有一次,同桌不小心把他的水袋碰掉在地上,他吓得赶紧捡起来,发现没破才松了口气——这时候他才明白,爸爸不是抠门,是想用这种方式让他学会珍惜和负责。之前丢水杯,是因为觉得丢了还能再买,可拿着袋子装水,他心里清楚“这要是丢了,连水都喝不上”,反而养成了随时留意自己东西的习惯。 其实乐乐爸爸的做法,比一味打骂或纵容管用多了。现在很多家长,孩子丢了东西就立刻买新的,从来不说教,结果孩子越来越没记性;还有的家长,一丢东西就打骂,反而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乐乐爸爸用这种“小惩罚”的方式,既没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让他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丢东西的后果”,反而记住了教训。 一周后,乐乐爸爸兑现承诺,给乐乐买了一个新的卡通水杯,还特意在杯身上刻了他的名字。乐乐拿到新水杯时,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水杯摆好,再也没丢过。他后来跟妈妈说:“还是有水杯好,但是我再也不会把它弄丢了!” 教育孩子从来不是件容易事,有时候适当的“小办法”,比大道理更管用。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才是成长路上最重要的一课。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