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老味儿”唱法彰显传统曲艺魅力

转自:天津日报

一场韵味十足的非遗曲艺大鼓书表演,日前在声远茶社举行。朱派西河大鼓的传人王金升、赵桂芬夫妇,为观众带来西河大鼓传统长篇书《回龙传》。两位老艺人的“老味儿”唱法,引得现场叫好声、掌声不断,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曲艺艺术的魅力。

古稀伉俪献艺鼓板声动人心

西河大鼓作为非遗曲艺的一种,在北方地区具有一定观众基础。但西河大鼓长篇书目的演出近年来难得一见。当天两个小时的演出中,两位年逾古稀的“夫妻档”艺术家说、唱、表演丝毫不懈怠,丰富的表情、饱满的情绪,将《回龙传》这个具有传奇色彩、传递传统文化的民间故事娓娓道来。特别是上半场演出中,赵桂芬左手持铜板(鸳鸯板),右手执鼓键,时而凝神说表,时而敲击书鼓,故事讲述中尽显历史典故的叙事张力。

演出间隙,曲艺爱好者郭大爷难掩激动之情。他说:“这是传统‘老味儿’唱法,听着特别过瘾!40年前,我曾跟着家里的老人在书场里听西河大鼓,就是这个味儿。我是特意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赶来的,这鼓板声一响,勾起了我很多回忆。”

“长篇书的表演已经很难看到了,今天咱们算是来着了!”几位观众纷纷说。现场还有不少年轻观众,他们表示,虽然是第一次听长篇鼓书,但很快就被精彩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所吸引。“刚开始可能不太习惯,但只要静下心来听上10分钟,就会被深深吸引。”“90后”观众李超说。

王金升、赵桂芬夫妇告诉记者,受邀来到声远茶社说长篇鼓书,他们很重视。王金升说:“《回龙传》是我们说了大半辈子的书,这次演出前,我们又对它进行了梳理,保持传统精华的同时进行了一些词语上的调整。西河大鼓的唱腔、板式是经过百年锤炼的精华,我们要把老辈儿传下来的艺术原汁原味地继承好。”

解析西河遗韵鼓书魅力独特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鲍震培专注曲艺艺术研究多年,听说声远茶社连续一个多月的西河大鼓长篇书演出受到曲艺爱好者欢迎,她也带着学生前来调研。她表示:“西河大鼓作为流行于京津冀地区的传统曲种,以其简单明快、说唱结合的特点,曾经广受欢迎。《回龙传》的复演,让消失已久的长篇鼓书重归大众视野,其完整的叙事结构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是短篇小段鼓书无法替代的。”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曲艺系评书教师关勇超观看演出后,即兴赋诗一首“品茗听书劝人方,王华买父旧篇章。玉律金升西河曲,弦韵优雅敬俊阳。”他告诉记者:“大鼓书的表演有一定难度,特别是长篇鼓书,演员需同时驾驭三种表演形式:说书时保持叙事节奏,演唱时控制气息共鸣,击鼓时把握力度变化。这种三位一体的表演方式,既考验演员的艺术功底,也构成西河大鼓独特的艺术特色。今天的现场表演非常成功,彰显了两位老艺术家的深厚功底。”他表示,作为曲艺工作者,他乐见更多传统曲艺形式的回归。他也希望西河大鼓长篇书在保持艺术本真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在表演节奏、故事选择上,可以做一些改进,让年轻观众更容易接受。”

声远茶社负责人王文磊表示,他希望把茶社打造成具有传统味道的戏曲曲艺表演场所,让观众重温原汁原味的传统艺术,“邀请年逾古稀的王金升、赵桂芬夫妇‘出山’是一次尝试,没想到观众反响这么好。应观众要求,我们调整了《回龙传》的演出时间。我们还将不定期邀请评书、大鼓书名家及优秀青年演员来献艺,为喜爱戏曲曲艺的观众带来不同风格、流派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