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早就说过,俄乌打久了,最先倒霉的不是美国,不是小国,是德国。德国这么多年,基本靠的是俄罗斯便宜的能源,特别是天然气。 没有这玩意,德国的工业根本支撑不住。默克尔搞的北溪管道,直接是德国经济的命脉,没了它,德国就完了。 咱得说基辛格这老爷子,真是越老越通透,眼光毒到骨子里!作为纵横国际舞台几十年的外交家,他太懂大国博弈里的“牺牲品”逻辑了,早早就看穿德国的命门攥在能源上,俄乌冲突一拉长,德国必然是最先扛不住的那个。你可能不知道,巅峰时期俄罗斯给德国供的天然气,占德国总进口量的55%还多,而且价格比国际市场低三成以上,这可不是小便宜,是德国工业的“生命线”啊! 德国能成为“欧洲工业心脏”,靠的从来不是单纯的技术,是技术加便宜能源的双重优势!就说汽车业,奔驰、宝马、大众这些巨头,生产线的加热、涂装、焊接全靠天然气,连零部件加工的能源成本都占生产成本的15%左右,之前有俄罗斯的低价气托底,他们的汽车在全球都有价格竞争力。还有化工行业,巴斯夫在路德维希港的工厂,是欧洲最大的化工基地,每天要烧几百万立方米天然气,生产塑料、化肥、涂料的基础原料,没了便宜气,这些原料成本直接翻倍,产品卖不动,工厂只能减产甚至停工。 默克尔当年力排众议修北溪管道,真的是为德国谋了条长远路!那时候美国就反对,想让德国买自己的液化天然气(LNG),但默克尔清楚,美国的LNG又贵又麻烦,得用专门的船运输、建接收站,成本比管道天然气高太多,根本支撑不起德国密集型工业。北溪1号2011年通气,北溪2号2021年建成,两条管道每年能给德国输几百亿立方米天然气,不光工业够用,连居民取暖、发电都能覆盖,德国经济能连续十几年稳坐欧洲第一,北溪管道功不可没。 可现在呢?北溪1号被“技术性暂停”,北溪2号直接被炸成了废管,至今都没查出明确的凶手,但最大的受益者是谁,明眼人都清楚。德国没了俄罗斯的低价气,只能转头买美国、挪威的高价LNG,2022年德国从美国进口的LNG量暴涨了10倍,可价格呢?是之前俄罗斯管道气的2.5倍!光2022年一年,德国企业就多花了上千亿欧元的能源成本,多少中小企业扛不住倒闭,大企业也开始往外迁——巴斯夫直接在广东湛江建了新基地,把部分高端生产线搬走,就是因为中国的能源成本更稳定,德国本土实在撑不下去了。 普通德国老百姓也遭了殃!2022年冬天,德国居民的天然气账单直接涨了两倍,不少老人舍不得开暖气,只能裹着厚被子过冬,超市里的化肥、塑料包装产品也跟着涨价,通胀率一度飙到8.8%,创下几十年新高。之前默克尔时期,德国通胀一直控制在2%以内,老百姓日子过得滋润,现在默茨政府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结果制裁没伤到俄罗斯多少,先把自己的民生搞崩了,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更要命的是,德国的工业优势正在慢慢流失!因为能源成本太高,不少订单都跑到了中国、印度这些能源成本更低的国家,2023年德国工业产出下降了2.1%,汽车出口量比巅峰时期少了18%,连“德国制造”的金字招牌都在褪色。欧洲本来指望德国带动经济复苏,现在德国自己都陷入停滞,整个欧元区的经济都跟着受拖累,这就是基辛格说的“最先倒霉”,一点没说错。 说白了,德国的困境就是被美国绑在了“反俄战车”上!美国一边喊着“盟友互助”,一边高价卖LNG赚德国的钱,一边还逼着德国制裁俄罗斯,完全不管德国的工业死活。默克尔当年的务实政策被抛到脑后,默茨政府为了讨好美国,牺牲了德国的核心利益,现在后悔也晚了。能源安全从来不是小事,靠别人的能源过日子,终究会被人掐住脖子,德国的教训,真该让所有依赖外部能源的国家警醒!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