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日本防长委屈巴巴地说了一句话,日本民众破防了:中国又没说现在就动手。   11月

日本防长委屈巴巴地说了一句话,日本民众破防了:中国又没说现在就动手。   11月23日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跑到石垣岛视察,话里话外透着焦虑。他对着市长大倒苦水,说“每天都能感受到安全压力。”   这话一出口,舆论炸锅了,日本网民一片质疑:哪来那么大敌意?中国又没说现在就动手,你是不是太紧张了?一场军方的“危机演练”,反倒让日本社会暴露出更深的裂痕。   石垣岛是日本西南诸岛的前哨阵地,离台湾不过300公里,一直是军事部署的重点,这次小泉亲自登岛,摆明了是来“刷存在感”。不过他不是来兜风的,而是来传递一种情绪:我们很紧张,我们要防备。   他说日本政府对台湾的立场“没有变化”,但又强调“必须增强威慑力”。这语气听着像是要干大事,但问题是大事还没影呢,中国确实在台海问题上很明确,但从来没说要现在动手。小泉这番话听起来更像是“预支焦虑”。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网民并不买账,社交平台上,有人直言:“怎么感觉你们天天想象战争?我们还在想下个月工资够不够交房租。”   还有人吐槽:“别老拿‘台海有事’吓唬我们,中国现在根本没说要打。”一句话点破了防长的“演技”:你在营造危机,我们只看到了夸张。   其实早在11月7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就已经放过狠话,说“台湾有事”可能是“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暗示可以动用集体自卫权,这话刚落地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当场反击:你要敢动武,那就是侵略。   但这些警告在日本媒体上并不常见,相反大部分主流媒体更热衷于渲染“中国威胁”,却不太愿意完整报道中方立场,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局面:政客喊打喊杀,媒体跟着炒作,普通民众却一脸无感。   最新民调显示,日本社会对“中国威胁”的感知,远没政客们讲得那么严重,只有28%的受访者觉得有“危机”,63%的人甚至表示“没啥紧张感”。这不是集体迟钝,而是大家已经习惯了政界那一套“狼来了”的套路。   更有意思的是,高市早苗的支持率还在涨,已经冲到了69.9%。但同时关于“为台湾动武”这事,社会意见严重分裂:支持和反对几乎五五开。这说明即便是支持政府的人,也不代表他们愿意为台海冲突去冒险。   一边是政界鼓吹战争威胁,另一边是经济界快被吓瘫了,中国发布旅行提醒后,日本旅游业立刻受伤,中国游客曾占日本游客的三成,现在跌到不足一成。   东京银座的奢侈品店门可罗雀,大阪心斋桥的免税店销售额暴跌55%,酒店退订率直接飙到60%以上。   而这些数字背后,藏着的是日本中小商户的真实焦虑,他们才不关心“存亡危机”,他们只想知道下个月还能不能撑下去,可惜这种声音在日本政坛几乎听不到。   日本现在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越来越像是一场“右转加速”的竞赛,高市早苗背后的自民党右翼派系,一直想突破“专守防卫”的限制,借着台海问题往前推一步,小泉这次的石垣岛之行不是孤立行动,而是这条路线的延续。   接下来还有更多动作在筹划,比如在与那国岛部署地对空导弹,继续在西南方向叠加火力布局,这些动作表面是“防御”,其实是借台海之名,把日本的军事触角伸得更远。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采取行动,教育部发出留学预警,外交部提醒公民谨慎前往日本,50多万张赴日机票被退订,多部日本影片在华暂停上映,北京-东京论坛也宣布延后,这一连串动作,已经让日本经济感受到压力。   而日本的邻居们也不太配合,俄罗斯直接批评高市的言论“非常危险”,连原本定好的韩日联合搜救训练,也因为独岛争议被搁置,看似是日本在“强化安全”,实则是地区关系更加紧张。   眼下的局势说白了就是:日本政府拿着所谓的“地区威胁”在打安全牌、搞军事扩张,而社会大众关心的却是物价、收入还有下个月的生意能不能撑下来。   政客们嘴上说着“保卫日本”,实际却是在拿台湾问题当跳板,把国内的安全焦虑包装成合理的扩军理由,但经济上的反噬已经开始,旅游业、零售业、影视文化都在付出代价。   更要命的是,这种安全焦虑不是全民共识,而是政治精英集团单方面推动的结果,那些生活在东京地铁、银座商圈、大阪小巷里的普通人,其实更希望看到的是稳定和合作,而不是军舰和导弹。   这就是现在日本的尴尬处境:对内经济摇摇欲坠;对外外交四面树敌;对上政界越走越偏;对下民众越来越疑惑,台湾问题被拿来做文章,但结果可能是日本自己先摔下台。   如果继续让政客们用“安全”换选票,用“威胁”换军费,最终买单的,恐怕不是他们,而是那些被吓得不敢订机票、关了商铺、失去生计的普通人。   风向已经变了,但有人还在逆风喊话,问题是你喊得再响,也挡不住经济的账单和民众的清醒。   参考资料: 日本政坛右倾漩涡正加速旋转 2025-11-21 中国日报网 岸田文雄、小泉进次郎、汤崎英彦、玉城丹尼,最新表态 中国新闻网 202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