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果不其然。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突然宣布了,将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

果不其然。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突然宣布了,将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把合作再往前推一步,这话在华盛顿峰会后反复强调过。 顺着这个风口往下聊,美国真要领着队冲上来,概率不低。美日安保第5条已多次明确涵盖钓鱼岛,美军第七舰队常驻横须贺,我们东部战区也早就常态化绕岛、东海巡航,055、052D和远火支援都在备勤。对比看,美日一年里联合演训密度极高,但真要“群殴”,不见得每个盟友都敢第一时间下场,这就像打球,替补多不等于都敢硬上篮。 补充一句,别把“日本加入北约”当成眼前威胁。北约条约第10条写得清楚,只对“欧洲国家”开放;现实里,北约和日本是伙伴关系,2023年签了“个性化伙伴计划”,更多是情报、标准、演训对接。就像不是领证结婚,是固定朋友局。要提防的,是这种灰度绑定把战术生态捆在一起。 把镜头转向俄罗斯,指望俄“顶在前面”要掂量分寸。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强调互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这是硬条款;反观俄军主力正被乌克兰战场牵扯,太平洋舰队不少平台偏老。朋友能帮你撑伞,但未必替你打擂台,所以默契要有,别把希望全押在“出兵”上。 按场景推一下:东海一旦擦枪,俄能不能拖住日本?日本海自手里有8艘宙斯盾舰,“出云”级已改装可上F-35B;俄远东有S-400、岸基“缟玛瑙”,但投送和持续作战是短板。我们这边2013年划了东海防空识别区,岸舰导弹、空海力量构成两道“铁栅栏”。门口的门,关键还是得自己把牢。 再说你提到的“红线”。红线要能被对手感知。我们的反介入体系有东风-21D/26、055/052D、空警-500与歼-20的联合链路,美军第七舰队和F-35体系是对面“矛头”。最靠谱的做法,是把“雷区”圈清楚、配合热线和海空规则控险,用行动把话说硬,但留有下行通道。 至于“北约若打到俄本土,中国出兵”的设想,现实层面要更冷静。我们长期讲不结盟、不对抗,国内法律与利益边界也摆着;同时,北约直接踏进俄本土意味着核风险抬升,谁都不愿把局面推到悬崖边。更可行的,是在能源、供应链、金融渠道上给俄稳住后方,并在外交上压低火线,这比上手去对打,更能帮到局面。 把前面几条串起来,结论并不玄乎:该有的中俄默契一定要有,但定位在联动威慑而不是互相许诺“出兵”;该防的,是日本与北约在标准、情报、演训上的深捆绑,而非神话“入盟”;该做的,是把东海—台海—第一岛链的分层防护织密,把话说清,把手头的牌打硬。 一句话收尾:少让对手凑成围殴的阵型,多让他顾头难顾尾;以我为主、以稳制险,这才是立于不败的路数。你怎么看?欢迎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