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火药味已经越来越浓了,现在不光是黄海和东海进行军事演习。 药味越来越浓这话一点

火药味已经越来越浓了,现在不光是黄海和东海进行军事演习。 药味越来越浓这话一点不假,黄海、东海的军演刚拉开架势,山东的大医院就跟着搞起了批量伤演练,这事儿要是说巧合,估计没人真信,分明是每一步都踩着实实在在的风险点在做准备。 毕竟山东这位置太关键了,贴着黄海、东海两大海域,前线要是真有个风吹草动,最先要扛住医疗压力的就是这些沿海省份的医院,现在不练,真到事儿上就只能抓瞎。 日常去医院看病,无非是头疼脑热挂个内科,骨折扭伤找骨科,医生对着一个病人慢慢问病史、开检查,节奏慢悠悠的,别说 “批量” 了,连 “集中” 都少见。 但批量伤根本不是这么回事,那是短时间内几十上百个伤员往医院涌,伤情还都带着股 “凶劲”—— 可能是爆炸溅起的碎片扎进胸膛,可能是枪弹击穿四肢,还有可能是建筑坍塌压出来的多部位骨折,这些伤搁平时都是单独的大手术,堆在一起就是对医院的 “大考”。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前段时间刚搞过两次演练,一次模拟商场踩踏,一次模拟工地塌方,光塌方那次就来了 6 个伤员,要不是提前练过,分诊台就得乱成一锅粥,谁先手术谁先包扎都得吵起来。 别以为医院演的是小打小闹,这些演练里的细节全是照着实战来的。就说分诊这个环节,平时护士慢悠悠问症状,批量伤里得 30 秒内给伤员贴上个红、黄、绿的标签,红的是重伤濒死的,必须立刻推手术室,黄的是需要紧急处理的,绿的是轻伤能稍等的,这一步错了就是人命。 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演练时,8 个伤员里 2 个重伤、6 个轻伤,医护人员掐着点完成检伤、转运、抢救,整个流程下来也就十几分钟,这要是没练过,光判断谁先救就得耽误时间,晚一秒可能就把能救活的人给耽误了。 而且现在的演练还带了高科技,省立医院演练时,院前急救车直接用 5G 把伤员伤情传到医院,后方手术室、监护室提前备好设备,伤员一到就能上手术台,这效率在战争场景里太关键了 . 要论批量伤的真实风险,看看俄乌战场的账本就明白有多吓人。打了三年多,俄军伤亡总数都快突破 40 万了,平均争夺一平方公里土地就得付出 20 个人伤亡的代价,顿巴斯战场上曾经 24 小时内就有 2300 个乌军伤员被抬下来。 这些伤员里,炸伤、枪伤占了绝大多数,很多都是浑身是伤的复合伤,和平时医院接的骨折、阑尾炎完全不是一个量级。2015 年天津爆炸案那会儿,有些医院就因为没准备够麻醉药慌了神,伤员躺满急诊室却没法及时手术,这还是一次事故的量,要是真遇上战争级别的批量伤,没提前演练过物资调配、人员动员,医院分分钟就得瘫痪。 山东的医院显然是吸取了教训,省立医院演练后专门开复盘会,把设备维护、资源配置这些漏洞都列出来改,说白了就是怕真到用的时候掉链子。 更值得琢磨的是,现在的演练早就不是医院自己的事了,军地联动的意味越来越浓。武汉刚搞完 “联合战救” 演练,把部队医院和 8 家市属医院凑到一起,练的就是伤员从战场接回来、转运、手术、康复的全流程,山东离军事演习区域这么近,不可能没这套准备。 南海那边之前有个战士急性阑尾炎,都是舰机联合转运,直升机悬停在军舰上把人接走,凌晨两点就做完了手术,这要是换成战争里的枪伤伤员,同样得靠这种立体转运把人送到山东的大医院里来。 有人可能觉得,练这些没用,和平年代哪来那么多批量伤?可风险这东西从来不是等你准备好了才来。俄罗斯都在准备恢复核试验了,北约往俄边境部署 80 万军队,两边的核演习都凑到一块儿了,谁也说不准哪天局势就擦枪走火。 山东之前搞过模拟 6.9 级地震的演练,拉了 2500 多人、460 多台装备,练的就是 “三断” 情况下的救援,这种断水断电断网的场景,和战争里的基础设施被毁简直一模一样。 再说了,批量伤救治里的门道多着呢。爆炸伤的伤员不光是皮外伤,冲击波可能震碎内脏,伤口还容易感染;枪伤要是打在动脉上,几分钟就能流血致死,这些都得医生一眼看明白、下手快准狠。 山东的医院演练时,专门把创伤中心、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的人凑成小组,就是因为单个科室根本扛不住 —— 你总不能让急诊医生既止血又做手术,还得盯着监护仪吧? 之前湖南的军地演练里,连无人机送血都用上了,就是为了抢那点黄金救治时间,毕竟创伤伤员在 1 小时内得到救治,存活率能翻好几倍。这些看似琐碎的演练细节,拼起来就是一张保命的网。 所以说,黄海东海的军演和山东医院的批量伤演练,就是前后脚的准备。前线练怎么保家卫国,后方练怎么救死扶伤,哪一步都不是瞎折腾。 医院门口的救护车集中抵达、急诊室里的临时分诊带,看着是演练的场面,实际上都是对着战争风险扎的篱笆。真要是有一天风险变成了现实,这些练过千百遍的医护人员,就能凭着肌肉记忆把伤员从鬼门关拉回来,这可比等出事了再手忙脚乱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