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一直以为渤海是关键,现在才发现渤海不是关键,是最后一个安全屏障。 渤海平均深

一直以为渤海是关键,现在才发现渤海不是关键,是最后一个安全屏障。 渤海平均深度18米。三面靠陆地,一面接黄海。7.7万平方公里的海面不算辽阔。守住渤海海峡,就锁住了京津的海上通道。这不是经济核心,是国家安全的底线。 说白了,光有好的地理条件不够,得有明确的主权界定。1954年我们定了12海里领海,补全了庙岛群岛的主权屏障,比近代3海里领海的被动强太多,这才把地理优势变成了安全底气。 1895年的威海卫之战是惨痛教训。日军从渤海海峡闯入,海陆夹击威海湾。北洋水师被困港内无退路,最终全军覆没。威海卫失守后,京师直接暴露,那段屈辱历史刻在民族记忆里。 其实这和近代列强多次从渤海打进来的套路一样,门户一破,核心腹地就危险了。现在重提这段事,既是提醒自己,也是告诉外界,渤海防线绝不能再失守。 现在的防卫早已今非昔比。2025年9月,解放军在渤海开展实弹演练。岸防的PHL-191火箭炮最大射程370公里,海上有军舰巡逻,天上有战机警戒。立体防护网让来犯者无法靠近。 这已经不是被动防守了,是主动拒止。PHL-191的精度和多兵种配合,威慑力很足。演练就是亮肌肉,告诉外部势力,再想来试探,根本没机会。 渤海海底藏着重要资源。截至2024年,渤海油田累产油气当量已突破6亿吨。渤中26-6等多个亿吨级油田持续供油,为防卫提供稳定能源支撑,不用依赖外部供给。 这背后藏着的是安全逻辑,就像美国怕锑资源依赖别人一样,我们自己有油气,防卫就不用看别人脸色。有资源托底,这道屏障才能守得久。 外部势力从未停止试探。美日韩军舰常在周边海域活动,试图摸清防线虚实。每次靠近,都会被解放军及时警告、驱离,没占到任何便宜。 他们打着“航行自由”的幌子,其实是想破解我们的近海防御,符合美国“联合全域作战”的思路。但屡被驱离说明硬闯没用,接下来可能会换成更隐蔽的情报侦察。 渤海不是孤立防线。它和黄海、东海的防卫体系紧密相连。一处遇情况,其他海域能快速支援,形成三海联动的防卫部署,织成一张无缝的保护网。 这和近代海防各自为战完全不一样,现在是体系化防御。只要一处有动静,其他地方马上能支援,想单点突破根本不可能,地区安全的抗风险能力强多了。 渤海的生态环境也在变好。2023年近岸海域优良水质达85%,六年连续增长。生态改善不仅护海,也为防卫提供了更好的自然条件,人海相互守护。 生态好和国防安全其实绑在一起了,就像崇明的生态屏障能保护军事设施一样,渤海水质好,装备损耗少。这种人和海互相护着的模式,让安全屏障更结实、更长久。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

Marlboro
Marlboro 1
2025-11-25 13:34
什么日本海,菲律宾海名字都要改一改,都叫中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