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汉武帝抗击匈奴真的像某历史学者说的那样只是劳民伤财而没什么意义吗?

腐儒之见! 史家鲜克知兵! 汉武帝和匈奴硬刚的时候,差不多是匈奴的极盛时刻。 北方的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部族均臣服于匈奴,东方的乌桓、鲜卑、濊貊、朝鲜也向匈奴低头称臣,西方的大宛、乌孙、楼兰等十几国都向匈奴纳贡称臣,头铁的月氏则被匈奴打的西迁,月氏王的脑袋还被老上单于做成了酒器,比宋理宗的脑袋被制成酒器早了一千多年。 匈奴从冒顿单于开始,出现了五世明君,冒顿单于、老上单于、军臣单于、伊稚斜单于、乌维单于,个个都是英主,尤其是冒顿单于和老上单于,打的汉朝毫无还手之力。 冒顿更是差点把汉朝开国皇帝俘虏,这是世仇,也是国耻不。 如果汉武帝不倾国力讨伐匈奴,坐视匈奴横行大漠,连通东西,匈奴早晚有一天要从东中西三路同时出兵南侵汉朝,汉朝会比宋朝提前一千多年,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弱汉”。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弱宋就够了,绝不能再出一个弱汉。 汉武帝对匈奴的强硬态度,给汉朝定下了一个的基调——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武帝不是个战争狂,也不是战争贩子,他难道不喜欢和平?不喜欢安定吗?他肯定想,但是匈奴就是汉朝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有可能落下来,只有勒紧裤腰带,苦一代人,把头顶上这把剑彻底移走。 软弱、和亲、上贡、割地是换不来和平的,“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胡兵又至矣。” 匈奴的贪婪是没有止境的。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是亘古未变的真理。 可能这一拳打出去要付出很高的成本,需要流血牺牲,需要消耗国力,但这是历史赋予那个时代的重负,总需要有人去承担。 某些只知道坐在书桌前纸上谈兵的腐儒又懂得什么。 当鬼子来了,他们第一个举手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