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内部开始批评黄循财站队日本,帮高市早苗说话,认为黄循财搞错了因果关系,是高市早苗不当言论在先,中国反击在后,黄循财怎么反而说要中国放下历史,这是颠倒因果,不问青红皂白,拉偏架! 最近新加坡本地的网络论坛上吵翻了天,不少网友直接在政府官方留言板上发帖质问。有个开进出口贸易公司的老板在帖子里说,他上个月刚和中国广州的一家工厂签了一笔百万新元的订单,这两天客户那边已经私下给他发消息,问“你们政府到底是什么态度”,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信任。这老板急得团团转,说要是订单黄了,公司里十几个员工下个月的工资都成问题,总不能让他自己掏腰包垫上。 社区中心里,几个退休的老人坐在一块聊天时也提到这事。其中一个经历过日据时期的阿伯说,我们当年受日本人欺负不假,但中国死了几千万人啊,比我们惨多了。现在人家后代还在找事,凭什么让人家放下?这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吗?旁边另一个阿婆也点头,说她女儿在旅行社工作,最近不少中国游客取消了来新加坡的行程,客人说“不想去不尊重我们国家的地方”,这让她女儿的业绩直接掉了一大截,这个月的奖金怕是要泡汤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系的几个教授也公开表态了。其中一位教授说,黄循财这次的言论犯了两个错:一是没分清谁是挑衅者,二是把历史伤痛当成了可以随便放下的东西。中立不是和稀泥,连基本的是非都不分,还怎么当大国之间的桥梁?这位教授还提到,他最近接到不少中国学者的邮件,问“新加坡是不是要改变对华政策了”,这让他觉得很尴尬。 其实这事最让人担心的是后续影响。中国连续十几年都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新加坡的港口、金融行业都靠着和中国的合作吃饭。要是中国人觉得新加坡不尊重自己的核心利益,以后买东西可能会转向马来西亚或者泰国,投资也可能减少,到时候新加坡的经济增长率会不会掉下来?这谁都说不准。 还有个小道消息,说新加坡外交部已经私下和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接触了,想解释一下情况,但对方的回应很冷淡。不知道接下来政府会不会公开改口?要是改口,会不会显得太没面子?要是不改口,经济上的损失又该怎么补? 说句实在话,小国搞外交真的不能含糊。你没有大国的实力,只能靠信誉立足。黄循财这次的操作,等于把新加坡攒了这么多年的信誉往外扔,实在是得不偿失。要是真的因为这事丢了中国市场,那可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到时候哭都来不及。现在就看新加坡政府能不能及时纠正这个错误,不然的话,麻烦可能还在后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