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山西:保护修复生态擦亮幸福底色

本报讯11月26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时期,我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动谋划布局,强化政策供给,以高质量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擦亮了山西践行“两山论”的金字招牌。

持续抓好“山水工程”项目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高标准完成79.89亿元的汾河中上游山水试点工程,涉及太原、忻州2市6县(市、区),治理1302平方千米,保障了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推动实施总投资55.08亿元的吕梁山山水项目,涉及吕梁、临汾、运城3市14县(市、区),治理2.07万平方千米,重点解决吕梁山西麓8条主要入黄河流和上千条冲沟支流的水土流失问题,有效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全面抓好矿山生态修复

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方面,着力“减存量”。开展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调查评价,摸清未治理面积底数。推动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158平方千米,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全省9个设区市的全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将实现“清零”。

在有主矿山方面,着力“控增量”。通过制度建设,不断规范矿业权人基金缴存和生态义务履行,督促企业缴存基金、费用800多亿元,使用规模逐年提高,预计今年使用将超100亿元,构建“边开采、边修复”的绿色矿业新模式。

探索抓好全域综合整治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可以有效解决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问题。我省共实施试点项目56个,整治约146.67平方千米,总投资21.6亿元。比如,在晋城市沁水县下沃泉、南阳两村打造低山丘陵地区文旅康养等综合新业态;在晋中市寿阳县松塔镇构建“农产加工+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

今年9月,省政府在长治市召开了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总结推广试点经验,计划从2025年至2029年,按需有序全面开展新一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推动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美丽山西,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支撑我省高质量发展。(陈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