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乐山高新区:产业、项目、科技“三驱”并进,铸就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刘倩(图片由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提供)

近日,在第五届数字经济投融资机构四川行活动中,乐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乐山高新区)集中释放出强劲的“数字引力”,数字经济示范园、东西部协作电子信息产业园等7个优质项目面向市场公开推介,广纳合作、共谋发展。这既是乐山在数字经济赛道上的积极布局,也是乐山高新区在“十四五”期间锻造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生动缩影。

5年来,乐山高新区紧紧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主线,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项目建设提速、科技能级跃升。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增长75%,到高效异质结电池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从“拿地即开工”的审批速度,到超300亿元项目集群落地……一幅产业兴、动能足、活力旺的高质量发展画卷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产业聚势锻造增长极

“我们发展低空经济的战略路径非常清晰,即以链主招引、谋划储备、场景应用为核心抓手。”乐山高新区商务和经济合作局负责人介绍道,今年年初,总投资28亿元的光启技术先进低空无人机产业链总部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落户乐山高新区,成功牵引芯片、AI智能等一批关键配套企业聚集。如今,从研发设计到场景应用的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条在此初步贯通,展现出强大的集群效应与发展韧性。

这只是“十四五”期间乐山高新区产业聚势的一个片段。五年来,乐山高新区坚定贯彻“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深度融入全市“241”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推动主导产业从“聚沙成塔”向“串珠成链”跃升,构筑起多元支撑、韧性更强的现代产业骨架。

四川铄阳异质结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铄阳)的异质结HBC电池片项目所在的无尘车间内,一片片电池片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快速流转。这个打破技术垄断的项目加速推进,标志着乐山高新区在光伏前沿领域取得关键突破,为乐山“中国绿色硅谷”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

与此同时,新兴赛道上同样活力迸发。在四川伟力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力得公司)的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上,庞大的电堆正被精心组装。“它就像一个‘电力银行’,能安全、高效地储存大规模能源。”公司技术人员形象地比喻。该产业不仅被纳入全省新型储能产业新赛道,更带动建成了全市首个新型储能产业园,预计2025年产值将突破10亿元。

此外,生物医药领域也捷报频传。在四川天晟制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质检人员正对产品进行最后核查。“获得ISO22716化妆品良好操作规范(GMP)认证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化妆品良好操作规范指南》双重认证,意味着我们拿到了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企业负责人语气中带着自豪,“这证明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已与世界接轨。”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代表,其成功凸显了区内“制造+服务”业态的深度融合。

产业“串珠成链”的集聚效应,在宏观数据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乐山高新区“四上”企业数量明显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更是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项目攻坚夯实硬支撑

产业的集聚离不开项目的强力支撑。乐山高新区将项目建设视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打造项目落地投产的“高新速度”。

“过去办审批要跑很多部门,耗时费力。现在有了‘拿地即开工’模式,几十个工作日就能搞定,为我们抢出了宝贵的市场时间!”一位项目经办人由衷赞叹。这得益于乐山高新区大力推行的“拿地即开工+开工一件事”集成审批改革,将项目最快审批时限压缩至37个工作日,平均审批效率提升41%。以四川铄阳异质结HBC电池片项目为例,在服务专班的全程护航下,从用地规划许可到开工仅用时36个工作日。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效能大幅提升。高新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设立“接诉即办”与“办不成事”窗口,推行“一个电话办成事”服务机制。政务服务大厅成功创建2023年省级“政务服务标杆培育大厅”,推行企业开办“零成本”,免费为企业刻制印章,累计减免费用102万元。

高效的政务服务,为项目装上了“加速器”。“十四五”以来,全区累计推动207个项目开工建设,83个项目竣工投产,形成强劲的投资拉动效应。放眼园区,建设热潮涌动:光启技术先进低空无人机产业链总部及其关联企业已完成注册落户;乐山与北京开运联合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商业航天光学设备研制基地破土动工;成都承奥科技的航空器发动机密封组件项目更是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这些重大项目的密集推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筑好巢”方能引来“金凤凰”。5年间,乐山高新区累计投入31亿元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改建道路41公里,新增排水管网71.6公里,城市的筋骨愈发强健。随着乐高大桥建成通车与“三横六纵”路网体系的完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显著提升,为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招商模式上,高新区也积极探索“基金招商”新路径。通过联合各方资本,组建产业投资基金群,以市场的眼光精准引育优质项目。仅在2025年,通过基金推动落地项目14个,其中成都承奥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获“乐山特色优势股权投资基金”2200万元投资,成为“资本招商、以投带引”的典型案例。

科技创新激活主引擎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乐山高新区深谙“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始终将科技创新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在尚纬股份的智能车间,机械臂精准地进行电缆编织工序,偌大的生产线上只见寥寥数人。这家以70.55亿元品牌价值入选中国500强的企业,是高新区创新主体梯度培育的杰出代表。预计到2025年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49家,较“十三五”末增长75%;科技型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达119家,较“十三五”末增长129%;高成长性的瞪羚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增至2家,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

高能级平台是创新裂变的“反应堆”。在投入3.2亿元升级改造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创业团队在开放式工位上热烈讨论。这里构建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随着西南交通大学乐山技术转移中心的挂牌,以及乐山市电力装备中试研发平台等中试基地的落成,这里正成为川西南地区耀眼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创新动能澎湃,驱动产业能级持续跃升。全市首个异质结HBC电池片项目从这里走向产业化;全钒液流电池成功跻身省级新赛道;“新型储能”“生物医药”两条新赛道成功申报;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新星冉冉升起。“中国绿色硅谷”创新基地建设列入全市科技创新“十件大事”,伟力得公司入围全省新型储能首批标志性产品链主企业名单、全省首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名单。

取得这一系列创新突破的成绩,离不开坚实的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支撑。“十四五”期间,全区研发经费支出上亿元,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35件,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强度持续领跑全市,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硬核支撑。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我们之所以选择乐山高新区,看重的正是这里重视人才、成就人才的创新生态。”一位柔性引进的高精尖人才坦言。乐山高新区通过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已吸引超6000名人才汇聚于此,其中硕博人才265名。出台“人才政策八条”、建成“嘉才荟”人才服务平台、提供252套“创客公寓”……一套“引育留用”组合拳,营造了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在即将开启的“十五五”征程上,乐山高新区将聚力打造世界级晶硅光伏与绿色化工两大千亿集群,建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力争2030年综合排名进入国家高新区前50名,为乐山建设全省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坚实支撑,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