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婚,在古代习以为常,到了晚清时期,充满好奇心的西方摄影师拍摄了一场童婚婚礼。这场婚礼没有传达出喜庆的气氛,反而让人感到压抑。
晚清童婚里的新郎与新娘。
新郎看上去只有十一二岁,穿着并不合身的结婚礼服,对于如何承担丈夫的责任,他心中有数吗?新娘比新郎大几岁,最多也不过十五岁。
在古代的童婚中,女方一般都会比男方大几岁,为什么呢?第一,她可以做家务,照顾公婆和丈夫;第二,她已经达到生育年龄,可以为男方生儿育女、传宗接代。
晚清童婚小夫妻的婚房。
新娘坐在床上,不知作何感想?由于拍照时对焦不准,没有拍清楚她的面部,我们看不清她的表情。其实不难猜想她心中的无奈与悲凉(结合上一张照片她的神态),在这场婚姻中她就是一个“工具人”,今后她所面对的是无穷无尽的家务劳动和一次又一次的生育。
不知道这位新娘经历了怎样的一生?丈夫对她怎么样?公婆刻薄吗?熬过生育的鬼门关和频繁的天灾人祸了吗?
像她这样的新娘,只是古代无数女子的一个缩影。古代历朝官府,对童婚不仅不予禁止,甚至加以鼓励,其目的在于促进人口增长,从而增强国力。所以男子、女子普遍早婚。
晚清新婚夫妻,看上去只有十二三岁。或为摆拍。
如果“晚婚”,还会受到官府的惩罚。汉惠帝刘盈下过一道命令:“女子十五以上不嫁者,五算。”女子15岁以上还未出嫁,要征收5倍的人头税。以今天的眼光来看,15岁还是个孩子啊!
西晋武帝司马炎下旨:“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女子17岁还不出嫁,地方官就要为她找对象了。
南北朝时期北周武帝宇文邕发布诏书:“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爰及鳏寡,所在军民,以时嫁娶。”女子13岁就要结婚,实在是太早了!
晚清父子合影,这位父亲应该不到20岁。
北齐后主高纬更加过分,他命令:“括杂户女二十以下十四以上未嫁,悉集省,隐匿者,家长处死刑。”这是以征集妇女、处死家长相威胁,强迫女性在14岁以前结婚。当时战乱频仍,只有早婚早育,才能弥补人口的不足。
隋唐以后直至清朝,男女普遍在十四五岁结婚,更早的也不少见,到十七八岁还未婚,就属于妥妥的大龄青年了。
【课后作业】按照《大清通礼》规定,清朝男女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少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