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妙龄之际两度被拒婚,知天命时丧身烈火,茜茜公主的小妹索菲

索菲·夏洛特维特尔斯巴赫的索菲·夏洛特·奥古斯特,巴伐利亚女公爵,通过婚姻成为阿朗松公爵夫人,死在巴黎。如果简约地用一句

索菲·夏洛特

维特尔斯巴赫的索菲·夏洛特·奥古斯特,巴伐利亚女公爵,通过婚姻成为阿朗松公爵夫人,死在巴黎。

如果简约地用一句话形容一个在历史上没留下建树的女人,这样也就足够了。

非要增加这个女人的辨识度的话,可给她加上一个标签:茜茜公主最小的妹妹。

再要给这个故事加点噱头,索菲·夏洛特并没有缠绵病榻,也没有活到幸福的老年。一场烈火,50岁女人的遗骸只能靠牙医鉴定方能辨认。

若非如此,怕也没几个人想读一读聪慧可爱、敏感俏丽的索菲·夏洛特悲剧人生。

01 索菲尔

索菲·夏洛特

索菲·夏洛特出生于显赫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是巴伐利亚公爵马克斯和公爵夫人卢多维卡最小的一个女儿。

卢多维卡的五个女儿,除了长女相貌平平,其他几个都色若春晓之花,尤以排行第二的伊丽莎白·阿梅莉·欧仁妮和行三的玛丽·索菲·阿梅莉姿容最为绝丽,行四的玛蒂尔德娇小玲珑,年纪最小的索菲恬静可爱。

年轻的茜茜

被称作奈奈的长姐海伦性格端肃,可敬却不够可爱,玛丽·索菲与四妹玛蒂尔德年纪相仿,感情深厚。被称作茜茜的伊丽莎白则最疼爱幼妹,给小姑娘起了个小名:索菲尔。

索菲觉得茜茜姐姐是全天下最漂亮的人,美丽又洒脱,活泼又自在。奈奈督促妹妹们读书的时候,茜茜带着小妹偷偷溜走,两人蹑手蹑脚,一直跑到矮林后才一齐哈哈大笑出声。

年轻的索菲·夏洛特

茜茜牵着妹妹的小手在林间散步,身姿轻盈,仿佛波森霍芬的森林中跳跃的小鹿。索菲迈着小短腿跌跌撞撞跟在茜茜身后,姐姐做什么,她也学得有模有样。索菲天生有一把好嗓子,姐妹两人在林中散步的时候,她快乐地哼起小曲,引得小鸟儿们一起鸣唱。

茜茜有一头浓密的栗色长发,索菲也跟着将头发蓄起,惹得卢多维卡笑道:“索菲尔从某些角度看起来与茜茜特别像。”

索菲·夏洛特

索菲的父母关系并不密切,父亲马克斯公爵对振兴家族兴趣缺缺,喜欢四处旅行,饮酒打猎。他继承了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古怪的脾性,热爱吉普赛音乐,还专门养了一支马戏团。母亲卢多维卡来自家族主支,在下嫁的屈辱中丧偶式养娃,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儿女们的婚姻上,希望她们高嫁高娶,让自己能够在家族聚会中抬头挺胸。

古怪的家庭环境催生出虔诚端庄的奈奈,渴望自由的茜茜,温柔内向的索菲。

索菲·夏洛特的家族

这个温柔甜美,拥有天籁之音的漂亮姑娘完全继承了父母在艺术上的那点细胞。热爱音乐和歌剧,内心世界细腻丰富,虽能体察入微,却又容易受到伤害。

02 婚姻大事

路德维希二世

索菲清楚地记得姐姐茜茜的那场盛大婚礼。

姐姐打扮的仿佛神仙妃子,站在姐夫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旁边,真是一对璧人。彼时只有7岁的索菲跟在母亲身后,心里酸酸涩涩,有些艳羡,却又有些不舍。姐姐还是姐姐,然再难陪伴在她身旁了。

这场出乎意料的婚姻打开了马克斯公爵其他女儿们的婚姻市场,卢多维卡烦梦寐以求的光耀门楣的好亲事自己找上门来。

三姐玛丽亚·索菲

1858年,24岁的奈奈嫁入图尔恩-塔克西斯家族,成为亲王妃;第二年,一句意大利语都不会说的玛丽亚·索菲嫁给了一句德语都不会说的两西西里王储弗朗西斯,后来还当上了王后;玛蒂尔德接受了王储弟弟特拉尼伯爵路易的求婚,又欢欢喜喜地凑在姐姐身边,现在只剩下索菲一人待字闺中。

年幼的索菲·夏洛特与弟弟

除了奈奈之外,其他三个女孩儿的婚姻都存在问题。高贵的头衔,优渥的生活并不能带给她们幸福,于是三个女孩儿频频回到波森霍芬,试图重温逝去童年的美好。姐妹们一起抱怨无能的丈夫、糟糕的婚姻,让旁边听着的索菲瞪大了眼睛。

四姐玛蒂尔德

卢多维卡气愤地拉走小女儿,一边絮絮叮嘱:“我承认,女婿们并不完美,但你姐姐们也绝非好妻子。”

索菲迟疑了一瞬,问道:“那什么才是好妻子呢?”

卢多维卡欣慰地拍了拍女儿的手:“你就很好,温柔恭顺,乖巧可爱。不论是谁,都会喜欢我们索菲尔。”

索菲笑了起来,略带些得意和骄矜。

路德维希二世

葡萄牙国王路易一世、符腾堡亲王菲利普的求婚令少女隐隐生出骄傲,卢多维卡拒绝了这些人后对女儿道:“我的索菲尔值得更好的。”

1867年初,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与索菲缔结婚约。

03 路德维希二世

索菲·夏洛特

巴伐利亚的路德维希二世高大英俊,品貌出众,与索菲少年相识。然而年初订婚,婚礼却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推迟。

当巴伐利亚国王第三次推迟婚礼的时候,索菲忍不住在家人面前大哭道:“难道你们看不出来他不爱我吗?”

索菲·夏洛特

卢多维卡紧紧握住女儿的手臂:“冷静些,你不是说陛下经常约你一起看歌剧,喜欢听你唱其中的选段,还给你取名艾尔莎(Elsa)?”1

索菲垂下头去,泪水潸然。高大英俊的国王是全巴伐利亚女孩儿的梦中情人,当他成为自己的未婚夫时,索菲只觉得一颗心突突跳着,几乎要从喉间跳出来一般。

她讨好他,试图亲近他,散步的时候与他谈起理查德·瓦格纳。果然,说起瓦格纳时,路德维希眼中绽放出绚烂的光辉……

索菲与路德维希二世

彼时卢多维卡曾试探地问她:“听说国王脾气很有些古怪……”索菲连忙帮心上人解释:“他很好,每次与我聊天的时候都很温和。”

索菲承认自己有点虚荣,谁不想当王后,谁不想有位英俊又位高权重的丈夫?

但她不傻。她与路德维希有时会一起听歌剧、散步,但当索菲想有些亲密的举动之时,男人立刻身体僵硬,神情也变得非常冷淡。

路德维希二世

他是厌恶与我肢体接触,还是……索菲的脸色一瞬间变得苍白,越仔细观察,越发现未婚夫举止奇怪。她发现路德维希的目光总是会穿透她望向别处,他的笑容,他的快活似乎都不是为她绽放,他并不爱她,只是透过自己望向另一个人。

索菲低声道:“那些柏拉图的手段,真的是为了我么?”

她其实隐约知道未婚夫心里那个人是谁,却又不愿承认,姐姐茜茜才是路德维希心中真正产生灵魂共鸣的人。

头一次,索菲对姐姐产生了一丝怨怼之情。

年轻的茜茜公主

婚礼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华丽的马车已经准备好,新娘的王冠也已制作完毕,即将结婚的夫妇需要一起前往摄影师弗朗茨·汉夫施丹格尔的慕尼黑工作室拍摄结婚照。

临行前,路德维希忽然变了脸色,推脱身体不舒服,让索菲先去拍些单人照,合照留待日后再拍。

于是,索菲踏上了人生第一条岔路口。

1.艾尔莎(Elsa),是理查德·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中的女主角,是路德维希二世最喜欢的角色之一。

04 拒婚风暴

巴伐利亚公爵马克斯

索菲在工作室门口遇到了一位风度翩翩的年轻人。五官只能算是普通,容长脸,眼睛不大,却笑意吟吟。男人主动介绍自己叫埃德加·汉夫施丹格尔,是巴伐利亚宫廷摄影师弗朗茨·汉夫施丹格尔的小儿子,曾在波兰什切青和英国伦敦学习贸易,还曾前往亚洲参加商业培训。

这是个很会聊天的年轻人,说话很妥贴,笑容也温暖,有分寸,不逾矩,很容易便触到了涉世未深的索菲柔软的内心。为了拍摄出满意的照片,索菲去了工作室好几回,这让她有了与埃德加接触的机会。

埃德加·汉夫施丹格尔

“我觉得,或许你该让国王知道,您是位有魅力的女士,多得是男人追求。”一位侍女忍不住开头对索菲道。

另一位也道:“给他一些紧迫感,早点完婚才是正途。”

索菲脑袋迷迷糊糊,仿佛有两个小人儿在拉扯。一个说道:你马上就要结婚了,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另一个反唇相讥:他的心不在你身上,为什么不能趁着还没结婚,与一个真正欣赏你的男人调情呢?

之前那点怨怼从心底泛起来,索菲压下口中的酸涩之意,抽出一张信纸,给埃德加写了一封信。

索菲·夏洛特,1867

转眼来到1867年10月,马克斯公爵不满意路德维希的拖延态度,要求在年底前完婚。国王大怒,“不要忘记,您是我未来岳父的同时,还是巴伐利亚的臣民。”路德维希趁机解除了婚约,他给索菲写了一封退婚信,里面写道:“我对你的兄妹之爱深深扎根于我的灵魂,但这并不是婚姻结合所必需的爱……”

然而,他的私人日记却传了出去,日记中写道:“我已经摆脱了索菲,黑暗的形象正在消退。我热切地渴望自由,我渴望自由!在这场可怕的噩梦之后,我终于又活了过来……”不久之后,日记中又写道:“感谢上帝,那可怕的事情没有成真……”

索菲与路德维希的官方订婚照

路德维希二世的退婚引发轩然大波,索菲的父亲愤怒不已,就连奥地利皇太后也写信对路德维希二世的行为表示不满。然而此时,索菲与埃德加的秘密恋情却不知叫谁传扬出去,一时间众说纷纭,乱作一团。

索菲崩溃地哭道:“我与他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有!”

巴伐利亚宫廷出现了一种传言:退婚原因是索菲行为不检,这样的女人应当被撵出宫廷。

05 其痛难言

索菲·夏洛特,1867

巴伐利亚宫廷流传出的丑闻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因为在那个年代,一个女子被退婚,人们本就会把丑闻一股脑儿怪在女孩儿头上。

埃德加和索菲的那段过往被隐瞒,流传下来的不过三五封书信,记录了一对年轻男女的萌动初心。

茜茜在给母亲卢德维卡的信中提及索菲被退婚后的痛苦:“索菲尔深受打击,无法理解为何被如此对待。”

索菲·夏洛特

她一直反对索菲与路德维希二世的婚事,曾警告家族路德维希的精神不稳定及同性恋倾向可能伤害妹妹,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茜茜的这两句警告被不痛不痒地忽略。2

索菲不想收到茜茜的信,起码此时不想。

如果不曾窥见路德维希那隐秘的痴迷情状,或许她还能骗骗自己,路德维希选择与她订婚是因为她的美好品德,而不是因为她的姐姐。

她控制不住脑海中翻涌的念头,那个声音一遍又一遍告诉她:“你是一个失败者,是替补联姻的工具。就算当作替身,你都失败了!”

不该怪姐姐,她是无辜的,她在奥地利宫廷的生活也不容易……

索菲·夏洛特

不怪她怪谁?她已经嫁人了,却还对你的前未婚夫充满占有欲。她就是这样的女人,不然,原本的大姐夫怎么变成了她的丈夫呢?

脑海中的两个小人日夜厮杀,搅得索菲不得安宁。

索菲给茜茜回信:“我是索菲,不是你的影子。”

写下这句话之后,索菲忽然觉得轻松了一点。她一直以为美丽的姐姐是波森霍芬林间的小鹿,而她是站立在枝头婉转吟唱的黄莺。却在受挫时方才知晓,在他人眼中,索菲只是茜茜身后的一条小尾巴,一直都是。

奥地利的路易·维克多大公

还不等她将情绪安置好,索菲又接到了第二重打击:奥地利的路易·维克多大公拒绝与她联姻。

2.路德维希二世与茜茜公主的情谊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感情。他曾在诗歌中将自己与茜茜描绘为:苍鹰和海鸥,将茜茜视作灵魂上的牵绊。路二既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又是一位同性恋者,这令他的性格扭曲。他难以想象与女性结婚生活,又压抑同性情感,最终过上了离群索居,孤独避世的生活。

06 阿朗松公爵夫人

索菲·夏洛特

索菲皇太后曾打算让儿子路易·维克多大公迎娶索菲为妻。然大公直接告诉母亲他的性取向,他喜欢女装,喜欢年轻男子,所以,无法缔结世俗婚姻。

当然,这种理由没办法放在台面上,人们只知道,索菲的第二次议婚也未成功。

两次被拒使索菲陷入了严重的自我怀疑中,她恍恍惚惚地靠在迎枕上一言不发,卢多维科心疼地道:“是那孩子……这与你没关系。”

卢多维卡公爵夫人

索菲转过头看着母亲:“可外面的人都只会认为是我的问题啊。没人会觉得是男人们的错,有错的都是女人。”

卢多维卡想说的话卡在喉头,女儿说的没错,可是,又能如何呢?她搂过女儿抱在怀中:“这个世道就是这样的,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但是,作为母亲,我希望你们的生活能够更加平顺些。”

为了让索菲远离羞辱,卢多维卡将女儿送到了德累斯顿,萨克森王国的首都,王后阿梅莉是索菲的亲姨妈。

索菲·夏洛特

姨妈对索菲很好,小心翼翼照顾她的情绪,反倒让敏感的女孩儿更觉尴尬,她想早点找个门当户对的男人嫁出去,以证明自己不是条没有魅力的影子。

在德累斯顿宫廷,索菲·夏洛特被引荐给已故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的小儿子内穆尔公爵。内穆尔想把女儿嫁给索菲的弟弟马克斯-埃马纽埃尔,未能成功,却教索菲与次子阿朗松公爵斐迪南·菲利普·玛丽·奥尔良结识。

阿朗松公爵斐迪南·菲利普·玛丽·奥尔良

1848年,新一轮法国大革命后,王室家族流亡英国,作为次子斐迪南一出生就拥有阿朗松公爵的头衔,但没有钱,前途也是渺茫。

从塞戈维亚的军事学校毕业后,斐迪南加入西班牙军队成了一名军官。1868年,西班牙女王被废黜,他只得辞去军职回到父亲身边。

“父亲,我想娶索菲女公爵为妻。”斐迪南对父亲吐露心声。

对于正在流亡中的内穆尔公爵来说,儿子若是能娶到索菲,那真是非常棒的一桩婚事了。干瘦的老公爵眼珠子转了转,“女孩儿是需要用心追求的。”

内穆尔公爵路易·奥尔良

“我觉得你应该忘记前未婚夫,他是个古怪的人,辜负了你的人不值得让你难过。”索菲看着眼前一脸诚恳努力安慰自己的年轻男人,心中升起来一丝暖意。“他们不该伤害你,你还年轻,女孩儿青春浪漫的翅膀如此珍贵,不该为这样的男人折损。”

法国男人都这么会说话吗?索菲模模糊糊地想,当过兵的阿朗松公爵身姿如松,灰蓝色的眼睛中闪烁着温柔。

索菲·夏洛特

或许,就是他吧。

1868年9月22日,索菲与斐迪南在波森霍芬结为夫妇。

07 流离失所

索菲·夏洛特与女儿

1869 年,经历过一场艰难地分娩后,索菲生下了个小女孩,取名路易丝。

婚后的生活并不开心,斐迪南人还不错,待索菲也算殷勤,但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夫妻二人依附在内穆尔公爵膝下生活。

内穆尔公爵是一位严厉的鳏夫,他对孩子们的管教很严厉,或者说非常专制。索菲是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长大的,父亲宽和,母亲也不过多约束,故而她对公公的过度管教非常不适应。面对强势的父亲,丈夫斐迪南却只是唯唯诺诺,从不站在妻子一边,令索菲逐渐对丈夫生出不满。

索菲·夏洛特与丈夫阿朗松公爵斐迪南

艰难的孕期和痛苦漫长的分娩加剧了她的抑郁,生下女儿后,索菲开始厌食、焦虑、失眠。长期遭受强势兄长困扰的奥马勒公爵将自己位于西西里岛巴勒莫的房子送给了这对年轻夫妇,索菲终于能与丈夫一起搬离公爵府邸,享受迟来的蜜月生活。

好景不长,意大利新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忌惮法国王室后裔,再加上索菲是刚被驱逐的两西西里王后玛丽的亲妹妹……新国王将这对夫妇驱逐出境,不得已,索菲跟着丈夫来到罗马,与三姐玛丽、四姐玛蒂尔德重新聚在一起。

索菲公爵夫人的纹章:奥尔良王朝和巴伐利亚王朝的联盟纹章

两位姐姐的婚姻都不幸福。她们都曾有过婚外情,还都曾有过私生子。两个女人过着随心所欲的生活,她们穿着相同的服装戏耍别人,联合起来作弄记者……索菲不懂这种游戏有什么好玩儿,也不知道姐姐们怎么有那么多精力折腾这些。丈夫和孩子已经令她疲惫至极,索菲觉得自己就像是一朵失去了水分的花,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枯萎。

索菲·夏洛特与儿子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帝国覆灭,意大利吞并了教皇国,两西西里王子们和阿朗松公爵跟着茜茜的妹妹逃往奥地利避难。年轻夫妇带着女儿定居在蒂罗尔州南部的门特贝格城堡,索菲于 1872 年生下了一个儿子,即未来的旺多姆公爵。

还是一场漫长的分娩,索菲觉得骨头像是一根一根被碾碎,又重新拼起来,她哭着道:“我不生了,我再也不生了。”

战败、帝国覆灭和共和国的建立给法国带来新生,1873年,斐迪南回到祖国,进入法国军队就职。索菲和一双儿女也随同他搬回巴黎。

08 抑郁症?精神病?

索菲·夏洛特与丈夫阿朗松公爵斐迪南

斐迪南在外面有情人,索菲对此心知肚明。

自打回到巴黎后,斐迪南更是沉迷打猎、赛马,要么夜深时醉醺醺地回来,要么干脆彻夜不归。

索菲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婚姻是一座没有爱的坟墓。”

然而她的这些痛苦并不能宣之于口,因为所有人都会劝她:“男人都是这样的,还是看开些吧!”

索菲·夏洛特

索菲不知道别的妻子是抱着怎样的心情继续与不忠的丈夫同床,她是做不到的,她只觉得恶心。斐迪南也一改求婚时那温柔、浪漫又体贴的模样,当她拒绝同床时,男人只是冷哼一声:“随你。” 然后抽身离去。接下来的许多天,家中再也见不到阿朗松公爵的身影。

索菲开始寄情宗教,渴望从宗教中寻到慰藉。

1886年,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离奇溺亡,官方宣称他是自杀。得到消息后,曾经的记忆仿佛一把利箭穿透了索菲,旧日的痛苦与今天的无助争先恐后向她袭来,抑郁症这个藏在阴影里的魔鬼卷土重来。更糟糕的是,她感染了猩红热,必须隔离治疗。

阿朗松公爵斐迪南·菲利普·玛丽·奥尔良

脆弱的身体与虚弱的精神合谋,将索菲推入绝境。斐迪南和孩子们却因为猩红热的传染性无法探视。孤独与无助让索菲变成为一座孤岛,主治医生格拉泽博士则是那个唯一向她伸出援手的人。格拉泽在索菲情感世界崩塌时成为她的精神支柱,他用专业与温柔填补进斐迪南从不曾给予索菲的情感真空。

索菲决心与斐迪南离婚,她直言:“我爱上了其他人,想要与你离婚。”

19世纪的欧洲,贵族妇女离婚是一桩巨大的丑闻。

索菲·夏洛特

斐迪南匆匆赶到妻子身边,索菲注视着这个自己生病后就再不曾见过的男人,坚定的地道:“你用不忠扼杀我的灵魂,用冷漠将我活埋,我的婚姻仿佛一间镀金监狱。”

斐迪南却嗤笑出声:“当你拒绝履行妻子义务的时候,我怜惜你,却纵容得你践踏奥尔良家族尊严,如果非要离婚的话,你将会像路德维希一样被宣布疯癫,消失在疗养院里。”

在索菲哥哥查尔斯·西奥多的提议下,索菲被斐迪南安置在位于奥地利格拉茨附近马里亚格吕恩的克拉夫特·埃宾医生疗养院“休养身体”。

09 1897年5月4日

索菲·夏洛特

理查德·冯·克拉夫特-埃宾,性功能障碍专家,他花了5个月时间用药物“帮助”索菲镇静下来,并且用当时较为先进的 “治疗”手段对索菲的“身体失衡”进行了干预。

没有任何记录留存,没人知道她具体经历过什么,只知道5个月后,索菲放弃离婚诉求,承诺回归婚姻并断绝与格拉泽尔的往来。

出院后,索菲与斐迪南达成事实分居,子女监护权归男方,索菲仅保留有限探视权。

索菲·夏洛特与丈夫和一双儿女

自那一日起,索菲的身上除了黑色再没出现过其他颜色。曾经丰润的双颊干瘪下去,嫣红的唇完全枯萎,她的目光变得平静无波,似乎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激起波澜。

她从母亲那儿看到茜茜的信件,上面写着:“索菲竟如此不知羞耻地委身于医生,辱没了家族名誉。”索菲抿了抿唇,积累的失望太多,反倒没什么好说的了。

她不再缅怀过往,也不再期待爱情,当确定陷入泥潭的时候没人会拉你一把的时候,这些人也不重要了。

索菲将全副精力都投注在慈善事业中去,事必躬亲。

索菲·夏洛特的两个孩子

巴黎每年都会安排一次慈善集市,贵族们纷纷在集市上开设柜台,获得的所有款项都会用于贫苦百姓救助方面。索菲是巴黎最有名望的慈善家之一,1897年,她也应主办者马考男爵的邀请参与当年的义卖活动。

当年的慈善集市设置于香榭丽舍大道旁的一座狭长建筑内,主办方用硬纸板和松木搭建了一个中世纪风格的集市,浸满了柏油的窗帘松松地垂坠下来,上面还点缀着气球和干花。

为了给集市增加亮点,主办方在最里面搭了一间电影院。彼时电影刚刚诞生,着实算是个新奇玩意儿,引得无数人慕名而来。

索菲·夏洛特,1896

负责电影展示的承包商诺曼丁先生一直抱怨房间太小,他的东西都被放在被厚厚柏油覆盖的窗帘后,拿取很不方便。但马考男爵并没有打算帮他解决问题的想法,他是主办者,还有一大堆烦恼等着他。

5月4日,索菲带着儿媳和仆人来到义卖场,阿朗松公爵将她们送到门口便离开了。索菲让儿媳去逛逛,自己则走到柜台后和协助义卖的修女们一起整理货品。

人越来越多,大约1800人聚集到现场,贵妇们漂亮的大裙摆让狭长的会场显得非常拥挤。

巴黎慈善集市大火

大约下午四点,电影放映场的电灯忽然熄灭。诺曼丁先生不得不点燃火柴寻找他需要的器材。也就是这一点点明火,浸满柏油的窗帘燃烧了起来,几分钟之内就蔓延至整个会场。

放映电影用的乙醚、搭建会场用的松木、纸板、气球和干花都成了“帮凶”,当在场的人们发现不对的时候,求生本能让所有人一股脑尖叫着冲向逃生口。漂亮的塔夫绸非常易燃,巨大的裙摆又影响了女人们的行动,她们惊恐地旋转、撕扯着燃烧的裙角,而这点火苗又顺势攀上了旁边人的衣摆……

阿朗松公爵斐迪南·菲利普·玛丽·奥尔良

在巴黎人民的全力扑救下,1个多小时后,大火被扑灭。死亡125人,另有250人受到程度不等的烧伤、踩伤……

10 平静的死亡

得到消息后,斐迪南返回现场,当他听说公爵夫人已经离开的时候,松了一口气,立刻想办法逃离现场。

此时,索菲却在会场中平静的等待死神。

第二日,阿朗松公爵夫人的尸体在断瓦颓垣中被找到。因为衣服饰品完全被烧毁,最终还是牙医根据索菲牙齿中的黄金填充物辨认出她的遗骸。与她死在一起的,是博尚子爵夫人,两具残破的尸体拥抱着,共同迎接死亡。

巴黎慈善集市大火

几名幸存者还原了火灾时发生的故事,年轻的女孩儿玛蒂尔德·德安德洛伯爵夫人说道:“仆人们催公爵夫人赶紧离开,但她却没有理会,而是组织人们撤离。‘先是年轻人,然后是顾客,快点离开,别管我。我会最后一个离开!’夫人对我说道。”

另一位幸存者补充了后一段:“我拼命往外跑,一名修女倒在了精疲力尽的阿朗松夫人脚下。我听到修女说:‘哦,夫人,我们要死了!’夫人回答:‘是的,但在几分钟内,我们会看到上帝!’”

索菲·夏洛特

惨剧发生几天后,与索菲私交甚好的奥马勒公爵在写唁信时突发心脏病去世。而索菲的姐姐茜茜则说出了那一句不祥的箴言:“我们都会死于非命。”

次年秋,茜茜在日内瓦被无政府主义者杀害,真的死于非命。

维特尔斯巴赫家五姐妹,五朵金花,命途多揣。

五姐妹

海伦认同规则,成为规则,在低嫁后很快就适应了婚姻生活。丈夫死后,成为图尔恩和塔克西斯家主,纵然中年逝去却不枉此生;

玛丽和玛蒂尔德在规则边缘践踏,找情人,生下私生子,丢给家族一床大被掩盖了去,回头还是清清白白贵妇人。与丈夫和好,经历世事变迁,活到了光荣的老年;

茜茜和索菲则不同,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反抗悲剧婚姻,反抗命运的捉弄,但一个葬身火海,另一个死于刀兵,芳魂一缕随风而逝。

索菲·夏洛特

历史对阿朗松公爵夫人索菲·夏洛特呈现两种极端的评价。

从传统道德来说,索菲不是一个好女人,她是丑闻主角,是个精神病人。而从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她是被命运捉弄的可怜女人,是一个深陷抑郁的患者,她曾经试图反抗命运,试图寻找幸福,却只能落得名誉受损,承认自己有病的下场。

有病的是我吗,还是这个世界?

火场中,索菲放弃了挣扎,就这样吧,就让有病的我离开这个有病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