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小站练兵前袁世凯是实缺温处道,为什么从没见他去浙江上任?

在去小站练兵前,袁世凯是实缺的温处道,治所在浙江温州,辖温州、处州二府。但查看他实授温处道后的这段经历,从没见他去过温州

在去小站练兵前,袁世凯是实缺的温处道,治所在浙江温州,辖温州、处州二府。

但查看他实授温处道后的这段经历,从没见他去过温州上任,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要提到晚清官场的一个特殊现象:重差遣轻本职,因人设事,实缺与差委并行。

袁世凯的这个温处道实缺,是经李鸿章保举,由光绪皇帝特旨实授的,当时他还在朝鲜。

由于他在朝鲜展现出的军事和外交才能,朝廷以一个实缺道员来显示对他的褒奖和恩宠,却仍留他在朝鲜,不必赴任温处道。

在这里温处道是他的实缺,在朝鲜办的则是“差事”。

这在晚清官场是常见操作,官员的“本职”在A地,但被“借调”到B地办差。

一般出现这种情况,是朝廷认为该员有比他的本职更重要的“差”需要他去办。

从1893年5月袁世凯写给堂弟袁世承的一封信中了解到,当时袁还在朝鲜任“总理交涉通商事宜”,一直在运作回国。

回国后他也没想赴任本职,因为温处道治所在南方,远离李鸿章的势力中心,他想谋求与东北的东边道对调。

袁世凯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回国,也并没有谋到他所说的“对调”,被李鸿章派往东北前线,作为前敌营务处周馥的副手,负责各军的后勤供应事务。

直到他被派往小站编练新军,干的都是“差”,与他的本官职没有半点关系。

袁在小站练兵没多久,就升任直隶按察使,他并没有去保定履行按察使的职责,依旧在小站练兵。

两年后又升了,工部右侍郎,还是没有到任。

那袁世凯本职的工作怎么办?

在大量候补官员眼里,那是不可多得的“美差”,尤其是前两个地方实缺。

就像温处道这种实缺,本官因各种原因不能到任或是离任,就需要找人来“署理”(代理的意思),一般是同省的实缺道员(如粮道、盐道)或是候补道员署理。

清代后期大开捐纳(花钱捐官),捐官、保举最高只能捐保到道员(正四品),再高的官朝廷就不卖了,你再有钱也没用。

所以当时官场上戏称捐保的候补道是“位极人臣”,数量又大,是所谓“群道如毛”。

清朝末期由于军功及捐保,积累了巨量的候补官员,有些等上十几年都补不上一个实缺。

这些候补官员,根据官阶分为道府班、州县班和佐杂班。

每天都要去衙门碰运气,称为“站班”。

一般是道府、州县班去巡抚、臬台等大衙门,佐杂去府州县等小衙门。

天天去请安,有好事才会想着你,不可能面都不露,就有官给你做,或是有差使派给你。

就像温处道这种美缺,要是被哪个候补道员署理了,那出了抚台衙门,估计得像踩在棉花上一样,美得了不得。

也会引来一大片羡慕和忌妒的目光。

1899年冬,袁世凯升任山东巡抚,这回他去山东上任了,还带去了他亲领的一支新军。

这支新军因为躲过与八国联军的交战而幸存,成为袁世凯最大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