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郭子兴尸骨未寒,朱元璋就设下阳谋:借元军之手,除掉大舅哥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的春天,雨下得没完没了。和州城的城墙上,风雨像鞭子一样抽打着每一个人的脸。53岁的郭子兴,这位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的春天,雨下得没完没了。

和州城的城墙上,风雨像鞭子一样抽打着每一个人的脸。

53岁的郭子兴,这位濠州红巾军的统帅,此刻却没有看城外若隐若现的元军营帐。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厚重的雨幕,望向了来时的方向——濠州。

那里,有他亲手拉扯起来的队伍,有他寄予厚望的儿子,还有一个……让他越来越看不透的女婿。

这个女婿叫朱元璋。

风雨中,郭子兴衰老的面颊上,不知是雨水,还是浑浊的泪。

他低声地、仿佛问着风雨般地喃喃自语:「这天下,这支队伍,将来……究竟会是谁的?」

没人能回答他。

这句话,像一颗种子,落在了被雨水浸透的城墙根下,预示着一个血腥的未来。

01

八年前,郭子兴绝不会有这样的忧虑。

那时的朱元璋,还叫朱重八。

他只是皇觉寺里一个走投无路的小和尚,为了活命,托人情、走门路,才投奔到郭子兴的麾下。

他衣衫褴褛,面有菜色,在壮如熊虎的起义军队伍里,显得那么不起眼。

但郭子兴第一眼就看中了他。

不为别的,只为这年轻人眼中那股不一样的神采——那是一种近乎野兽的饥饿感,既是对食物的,也是对功名的。

郭子兴没有看错人。

朱元璋作战勇猛,谋略过人,很快就在军中脱颖而出。

老郭爱才,不仅破格提拔他为亲兵队长,还做了一件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事。

他将自己的养女马氏,许配给了这个穷小子。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这是一份天大的恩情。

是知遇之恩,是提携之恩,更是近乎再造的“家人”之恩。

新婚之夜,朱元璋跪在郭子兴面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头。

他发誓,此生绝不负郭元帅,绝不负马氏。

那时的他,言辞恳切,目光清澈。

郭子兴信了。

他以为自己不仅得了一员猛将,更得了一个孝顺的义子。

02

然而,雄鹰的翅膀一旦长成,便再也关不住了。

朱元璋太能干了。

他靠着郭子兴给的几百兵马,自己出去闯荡,短短几年,就拉起了一支数万人的队伍。

徐达、汤和、周德兴……一个个淮西的英雄豪杰,都聚集在了他的麾下。

他们不认元帅郭子兴,只认他们的“重八哥”。

朱元璋的威望,如同正午的太阳,甚至盖过了郭子兴的亲生儿子,郭天叙和郭天爵。

这让郭子兴感到了不安,甚至是恐惧。

他性格本就暴躁多疑,加上儿子们在一旁煽风点火,翁婿之间的裂痕,开始悄然出现。

他开始猜忌朱元璋,找各种理由申斥他,甚至有一次,仅仅因为一点小事,就将他关押起来,不给饭吃。

若不是妻子马氏偷偷将刚烙好的热饼揣在怀中,烫伤了胸口的皮肉,才送到牢里,朱元璋险些饿死。

从那一刻起,朱元璋明白了。

所谓的“父子情深”,在绝对的权力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恩情,是需要偿还的。

但要想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光靠报恩是不够的。

他必须拥有只属于自己的力量。

那道被囚牢隔开的门,不仅隔开了他和郭子兴,也隔开了一个单纯的报恩者,和一个野心勃勃的枭雄。

03

真正的转折,来得猝不及防。

至正十五年初,和州城内发生内讧。

郭子兴的老对手孙德崖耍诈,将郭子兴骗至府中赴宴,随即将其软禁。

消息传出,郭子兴的儿子们束手无策,濠州旧部乱作一团。

所有人都以为郭子兴完了。

就在这时,驻兵在外的朱元璋,接到了妻子马氏的密信。

他没有丝毫犹豫,甚至没有计较不久前郭子兴对他的囚禁之辱。

他亲率大军,如疾风般赶到和州城下。

他一面派人攻城,一面派李善长入城斡旋,软硬兼施,最终硬是逼着孙德崖放了人。

当朱元璋在城门口迎接到形容憔悴的郭子兴时,他翻身下马,长跪不起。

那一刻,他似乎又变回了那个懂得感恩的朱重八。

郭子兴老泪纵横,拉着他的手,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经此一劫,郭子兴在军中的威望跌至谷底,而朱元璋,则成了所有人心目中的救星和英雄。

命运就是如此讽刺。

这场羞辱性的囚禁,让郭子兴彻底垮了。

他本就年迈,加上急火攻心,被救出后不久,就一病不起。

几天后,这位乱世枭雄,在和州城的帅府之内,突然暴亡。

他死得如此突然,没有留下任何遗言,没有指定任何继承人。

他的死,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

和州城内,人人自危,一股压抑到极致的紧张气氛,笼罩在所有人头顶。

04

真正的杀招,来自和州城外。

郭子兴的死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江淮大地。

远在亳州的小明王韩林儿,以红巾军最高领袖的名义,迅速下达了一道人事任命。

诏书传到和州,所有人都愣住了。

小明王封郭子兴的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总领全军。

封郭子兴的次子郭天爵,为右丞相。

而那个功劳最大、实力最强、刚刚救了全军的朱元璋,被封为左副元帅。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副”元帅,意味着他必须听命于那个无论能力、功绩还是威望都远不如他的郭天叙。

这是赤裸裸的削权。

韩林儿的算盘打得很精。他就是要扶持弱小的郭氏兄弟,来压制功高震主的朱元璋。

这是政治阳谋,你朱元璋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

帅帐之内,烛火摇曳。

朱元璋手握那份任命诏书,久久不语。

徐达、汤和等一众心腹大将站在他的身后,大气都不敢出。

他们都在等待朱元璋的决定。

这个决定,将关系到他们所有人的身家性命。

帐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许久之后,朱元璋缓缓展开那份任命诏书,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根针,刺入他的眼中。

他没有暴怒,只是将诏书轻轻放在烛火之上,看着它慢慢变成灰烬。

然后,他对身边的徐达低声说了一句足以改变历史的话:

「天叙,不可留。」

05

朱元璋是一个天生的戏子。

第二天,他当着所有人的面,恭恭敬敬地接受了小明王的任命,并表示将全心全意辅佐新元帅郭天叙。

他的态度谦卑得让郭天叙都有些不好意思。

郭天叙,一个活在父亲光环下的年轻人,哪里是朱元璋的对手。

他很快就被朱元璋的“忠心”所麻痹。

几天后,朱元璋向郭天叙提出了一个让他无法拒绝的建议——攻打集庆。

集庆,就是后来的南京。

它地势险要,物产丰饶,是元朝在江南的统治中心。

朱元璋对郭天叙说:「兄长,我们想要成就大业,必须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拿下集庆,您的威望将无人能及!」

这个功劳太诱人了。

郭天叙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他亲自挂帅,命朱元璋为先锋,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集庆。

他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走进朱元璋为他精心设计的坟墓。

朱元璋早就收买了集庆城内的元军将领陈埜先,约定共同起事。

但他告诉郭天叙的,却是另一套说辞。

他说陈埜先假装投降,实则有诈,劝郭天叙不要轻信。

大军兵临城下,陈埜先果然打开城门,迎接郭天叙入城。

郭天叙大喜过望,以为胜利唾手可得,立刻就要率领亲兵入城。

就在这时,朱元璋却“拼死”拦住他,说:「元帅,小心有诈!让末将先进去探探虚实!」

郭天叙被朱元璋的“忠勇”感动,便让他和另一位将领张天祐先进城。

结果,朱元璋的部队刚进城,陈埜先就“叛变”了。

他关闭城门,在城墙上对城外的郭天叙展开猛烈攻击。

郭天叙的部队猝不及防,阵脚大乱。

一场惨烈的攻防战瞬间爆发。

郭天叙和张天祐,两位最高统帅,就在城下这片混乱中,被元军的流矢射中,当场毙命。

一切都像是一场意外。

一场天衣无缝的、完美的意外。

06

郭天叙死了。

群龙无首的军队,自然而然地被朱元璋接管了。

他指挥若定,很快就攻破了集庆城,并将其改名为“应天府”。

他终于拥有了第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

此刻,横在他面前的,只剩下最后一个障碍——郭子兴的次子,郭天爵。

在朱元璋攻打集庆时,郭天爵被小明王留在后方,侥幸逃过一劫。

如今,兄长惨死,他成了郭家唯一的血脉,也成了天然的权力继承人。

对于这个妻子的亲弟弟,朱元璋没有丝毫手软。

仅仅几个月后,他就以郭天爵“图谋不轨”为由,将其抓捕。

罪名,是谋反。

证据,根本不重要。

在应天府的城墙上,郭天爵被公开处死。

至此,恩人郭子兴的血脉,被他的女婿,彻底断绝。

在做完这一切之后,朱元璋回到后宅。

妻子马氏正默默地为他准备饭菜。

这个聪明的女人,对外面发生的一切心知肚明,但她一句话也没有问。

朱元璋看着她,眼中流露出一丝愧疚,但更多的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轻轻地对她说:「妹子,以后这家里家外,都要辛苦你了。」

他杀掉了她的兄弟,却给了她整个天下的承诺。

这就是帝王的逻辑,冷酷,却也现实。

07

十三年后,公元1368年。

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称帝,国号大明。

他追封了许多开国功臣。

其中,他的老岳父郭子兴,被追封为“滁阳王”,享受王爵哀荣。

朱元璋还下令为他修建了极其华丽的祠堂,规格远超他人。

在一个深秋的下午,已经成为洪武大帝的朱元璋,独自一人来到滁阳王祠。

他遣退了所有随从,静静地站在郭子兴的牌位前。

他看着牌位上那冰冷的烫金大字,眼前浮现出的,却是二十年前,那个在濠州城内,拍着他的肩膀,将养女许配给他,满脸豪气的草莽汉子。

那时的郭子兴,大概做梦也想不到,眼前这个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年轻人,会亲手断绝他的血脉,然后,再以帝王之尊,来给他无上的荣耀。

这荣耀,是真是假?

这恩情,是报了,还是负了?

朱元璋站了很久很久。

直到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他终于明白,从他决定杀死郭天叙的那一刻起,那个在皇觉寺里挣扎求生的朱重八,那个在濠州城里感恩戴德的朱重八,就已经死了。

活下来的,并且将永远活下去的,只有一个孤家寡人。

他的名字,叫大明太祖。

评论列表

曾鹏
曾鹏 3
2025-11-07 15:49
郭子兴父子三人吃相太难看了,硬生生的逼出个淮西24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