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重返联合国的24小时:基辛格挖坑,中国却不跳!
1971年10月25日深夜,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灯火通明。
乔冠华在代表团驻地突然收到北京密电:「基辛格携秘密提案来访,白宫可能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与此同时,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布什正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焦急等待:「如果今晚联大表决通过,我们将失去阻止中国的最后机会!」
01
乔冠华放下手中的茶杯,第十三次检查桌上的发言稿。
稿纸右上角的铅笔字迹已经被他改得密密麻麻。
代表团驻地的客厅里,墙上的时钟指向晚上十点半。
「团长,这是刚收到的情报简报。」
秘书黄华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刚解密的文件。
乔冠华接过文件,迅速翻阅。
美国国务卿罗杰斯昨天与十五个拉美国家代表秘密会晤。
台湾"外长"周书楷连续三天游说非洲代表团。
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频繁约见东欧国家大使。
「看来今晚会很热闹。」
乔冠华合上文件,起身走到窗前。
街对面的咖啡馆里,三个穿风衣的男子已经坐了两个小时。
其中一个不时举起望远镜朝这边张望。
就在这时,楼下传来汽车刹车声。
一辆黑色林肯停在代表团驻地门口。
车窗降下一条缝,有人扔出一个烟头。
乔冠华眯起眼睛仔细观察。
副驾驶位置坐着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
那张脸他见过照片。
「老黄,基辛格来了。」
五分钟后,亨利·基辛格走进代表团驻地的会客室。
他脱下大衣,露出里面笔挺的深蓝色西装。
「乔先生,很高兴见到您。」
基辛格用流利的中文问候。
「基辛格博士,这么晚来访,一定有重要事情。」
乔冠华没有寒暄,直入主题。
基辛格坐下,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
「我代表白宫来传达一个信息。」
与此同时,联合国总部大厦四十二层。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乔治·布什正在紧急约见苏联代表马立克。
「马立克先生,我们需要谈谈阿尔巴尼亚提案的事。」
布什的声音压得很低。
马立克点燃一支俄罗斯香烟。
「布什先生,苏联的立场很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但您也不希望看到联合国的权力结构发生剧烈变化。」
布什试图寻找突破口。
马立克深深吸了一口烟。
「这取决于华盛顿愿意付出什么代价。」
02
基辛格打开文件夹,里面是一份只有三页纸的提案。
「乔先生,我想开门见山。」
基辛格摘下眼镜,用手帕擦拭镜片。
「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诺在重返联合国后,不挑战美国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既有利益,白宫将在今晚的表决中投弃权票。」
乔冠华没有立即回答。
他端起茶杯,慢慢喝了一口。
「基辛格博士,您觉得中国需要美国的许可才能重返联合国吗?」
「当然不是。」
基辛格重新戴上眼镜。
「但政治是妥协的艺术。美国有自己的考虑。」
「那么美国考虑过七亿中国人民的感受吗?」
乔冠华的声音平静,但话里带着锋芒。
基辛格沉默了十几秒。
「尼克松总统认为,中美两国有共同利益。苏联的威胁对双方都是现实存在的。」
「威胁?」
乔冠华放下茶杯。
「基辛格博士,威胁中国的是谁,中国人民心里很清楚。」
基辛格意识到谈判比预想的困难。
他从另一个角度切入:「联合国安理会的否决权责任重大。中国是否愿意承诺谨慎使用?」
「中国使用否决权的原则只有一个。」
乔冠华站起身,走到世界地图前。
「凡是符合世界人民利益的决议,中国支持。凡是霸权主义的决议,中国反对。」
密谈进行的同时,代表团驻地外的街道上暗流涌动。
FBI特工约翰逊通过耳麦向华盛顿汇报:「目标人物已进入,持续监控中。」
街角的报刊亭后面,中国安全人员老陈也在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他注意到对面楼上有窗帘轻微晃动。
那里可能藏着狙击手或监听设备。
老陈按了按腰间的对讲机,发出三声短促的信号。
这是「周围有异常,提高警戒」的暗号。
会客室里,基辛格拿出第二份文件。
「这是一个平衡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但中华民国可以保留某种特殊地位。」
乔冠华看都没看那份文件。
「基辛格博士,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是不可讨价还价的原则。」
「但台湾地区有一千八百万人。他们的利益如何保障?」
基辛格试图换一个角度说服对方。
「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乔冠华的回答斩钉截铁。
「至于台湾同胞的利益,自然由中国政府来保障。」
基辛格感到谈判陷入僵局。
他看了看手表,已经接近午夜。
「乔先生,我想您需要时间考虑。」
基辛格站起身,准备告辞。
「不需要考虑。」
乔冠华也站了起来。
「中国的立场不会因为任何压力或诱惑而改变。」
03
北京,中南海西花厅。
周恩来总理正在紧急召见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
「念龙,纽约那边有什么新情况?」
周恩来放下手中的文件,神情严肃。
「总理,根据乔冠华同志的汇报,美国人可能要玩'双重代表权'的把戏。」
韩念龙拿出一份电报。
「基辛格今晚亲自游说,提出了好几个妥协方案。」
周恩来沉思片刻。
「美国人这是孤注一掷了。他们知道阻止不了我们重返联合国,就想在联合国里继续搞'两个中国'。」
「冠华同志已经明确拒绝了所有妥协方案。」
韩念龙汇报道。
「对。」
周恩来点点头。
「在原则问题上,我们绝不让步。立即给冠华发电,告诉他主席的指示:中国绝不拿原则做交易。」
同一时刻,纽约曼哈顿的另一家酒店里。
阿尔巴尼亚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马利列正在与乔冠华进行最后的协调。
「乔先生,我们刚刚得到确切消息。」
马利列的脸上带着兴奋。
「截至今晚八点,已经有七十六个国家明确表示支持我们的提案。」
乔冠华仔细看着马利列提供的名单。
非洲国家几乎全部支持。
拉美国家也有三分之二倾向支持。
亚洲国家除了少数几个美国盟友,大部分都站在中国一边。
「美国人还在做最后努力。」
乔冠华提醒道。
「他们可能会用经济援助或者其他条件来拉拢一些国家改变立场。」
「我们已经做好准备。」
马利列信心满满。
「明天的表决,将是正义战胜霸权的胜利。」
华盛顿,白宫椭圆形办公室。
尼克松总统正在听取国务卿罗杰斯的汇报。
「总统先生,情况不太乐观。」
罗杰斯摇摇头。
「我们游说的十五个拉美国家中,只有五个愿意投反对票。其他的要么弃权,要么倒向中国。」
尼克松重重拍了一下桌子。
「该死!这些国家平时拿我们那么多援助,关键时刻就翻脸不认人!」
「总统先生,还有最后一个办法。」
坐在旁边的基辛格开口了。
「如果我们能说服中国接受某种形式的妥协,比如允许台湾以'观察员'身份留在联合国,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投弃权票。」
「中国人会答应吗?」
尼克松看着基辛格。
「从今晚的谈判来看,可能性很小。」
基辛格如实汇报。
「乔冠华的态度非常坚决。他们不会在台湾问题上做任何妥协。」
尼克松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那就按原计划进行。动用一切资源,争取最后翻盘。」
04
10月25日上午十点,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继续进行。
各国代表陆续进入会场,气氛异常紧张。
乔冠华坐在中国代表团的临时席位上,手里拿着一份刚收到的北京急电。
电报内容让他眉头紧皱:「美国已说服十五国倒戈,表决结果可能逆转!」
「团长,这消息可靠吗?」
坐在旁边的代表团成员章文晋低声询问。
「不管可靠不可靠,我们都要做最坏的打算。」
乔冠华收起电报。
中午十二点,正式表决前的最后一次休会。
各国代表纷纷走出会场,进行最后的协商和游说。
乔冠华刚走到走廊,基辛格就迎面而来。
「乔先生,我想我们还有最后一次谈话的机会。」
「基辛格博士,您还有什么要说的?」
乔冠华盯着基辛格的眼睛。
「只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诺在涉及台海问题的决议上不使用否决权,美国将投弃权票。」
基辛格提出了最后的条件。
乔冠华在走廊里停下脚步。
这个条件比昨晚的所有提案都要优惠。
美国显然已经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