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合武高铁跨麻武线特大桥钢盖梁完成吊装,武汉至合肥将“一小时通达”

11月6日,随着最后一块钢盖梁精准就位,由长江沿岸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管理、中铁十九局负责主体施工、武汉局集团公司配合施

11月6日,随着最后一块钢盖梁精准就位,由长江沿岸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管理、中铁十九局负责主体施工、武汉局集团公司配合施工的新建合武高铁的关键节点——位于湖北红安境内的周家田村跨麻武线特大桥钢盖梁完成吊装施工。

合武高铁跨麻武线特大桥钢盖梁吊装施工。 通讯员秦绍辉 摄

此次钢盖梁吊装施工地点,位于既有麻武线K40+340-K40+370处,施工难度与技术要求颇高。其中,25#墩左侧墩柱中心距离麻武中心线13.95米,钢盖梁吊装重量达210.12吨,吊装幅度为32米,旋转角度需精准控制在125°,误差不超过0.5°;26#墩左侧墩柱中心距离麻武线中心13.85米,吊装幅度同样32米,旋转角度为68°,误差不超过0.5°。在既有铁路线旁进行如此高难度、高精度的吊装作业,对施工方案的科学性、设备操作的精准性以及现场管理的严谨性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而周家田村跨麻武线特大桥地处湖北红安境内,是合武高铁湖北段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这座特大桥全长1195.375米,共设32孔,此次完成吊装的2榀钢盖梁是大桥建设的关键构件。由于施工区域环境复杂,且需在确保既有铁路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开展作业,使得该桥施工面临着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双重挑战。

合武高铁跨麻武线特大桥钢盖梁吊装施工。 通讯员秦绍辉 摄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中铁十九局项目部引入了一系列先进的机械设备和信息化管理手段。此次钢盖梁吊装作业采用大型专业吊车,其强大的起重能力和精准的操作性能,为吊装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项目部还充分利用 BIM 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和优化,通过构建三维模型,提前预判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风险,实现了施工效率与工程质量的双重提升。

“周家田村跨麻武线特大桥钢盖梁吊装施工的圆满完成,为后续桥梁架设和无砟轨道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合武高铁如期建成通车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铁十九局项目部负责人杨佳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合武高铁跨麻武线特大桥钢盖梁吊装施工。 通讯员秦绍辉 摄

据了解,既有线合武铁路,2009年4月1日开通运营,东起安徽合肥,西至湖北武汉,目前最高运营时速 250公里(动车组) 。随着经济发展,沪汉蓉通道全线客流激增,这段线路成了整个东西大动脉的“瓶颈”,限制了整体运输效率。

为了构建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标准、大容量沿江高铁通道,国家规划了“八纵八横”中的沿江通道。合武高铁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按照当今最高标准的350公里/小时设计建设,专用于运行高速动车组。未来上海、南京方向的高铁列车可借此直达武汉、重庆、成都,旅行时间将大幅缩短。届时,武汉至合肥将由目前的2小时缩短至1小时。

(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贺勇 张硕 秦绍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