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彭博社报道称,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下属企业已经暂停购买必和必拓的海运货船,从澳大利亚矿山运出的铁矿石船货也不例外。这一转变,引起澳大利亚政府的担忧,毕竟铁矿石可是澳大利亚最有价值的出口产品,必和必拓是世界三大矿产巨头之一,而中国是全球最大铁矿石消费国,总量约占全球海运铁矿石进口的75%,然而我们却对铁矿石定价没有主导权,但这次我们中国企业,依照市场规律,狠狠给他们上了一课。
之前上一届澳大利亚政府的反华政策,导致中澳关系跌至谷底,中国限制了很多澳大利亚大宗商品进口。而新上任的澳大利亚总理改变对华政策,中国又恢复了进口澳大利亚铁矿石,确实没办法,国内的需求很大。但,虽然中国是最大的买家,但在铁矿石价格这个问题上,这么多年中国企业没有定价权,憋了不少气,也吃了不少亏。国际三大铁矿商利用垄断铁矿石地位,掌握了定价权,他们在中国企业之间搞“分而治之”的谈判策略,导致国内很多钢铁厂分别高价采购它们的铁矿石,花了很多冤枉钱。就这样二十多年了,我们国内作为最大的买家,却没有“议价权”,这都是卖家的垄断和以美元为基础的金融资本恶意操作的结果。哪怕我们生气,却还是要捏着鼻子从他们那进口铁矿石。
为了摆脱这个局面,中国相关行业一直都在内部磋商布局。3年前,中国成立了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代表国内各家钢铁企业,一致对外,统一采购铁矿石,以此作为单一大买家,获得了更多议价权,并渐渐形成对三大国际铁矿商的谈判优势,买卖双方态势逆转了。此外,我们国内企业能这样做的底气在于,我国在西非的西芒杜铁矿项目已经投产,未来计划产量1.2亿吨,加上国内增产和其他海外项目,比如钱凯港开通如果能打通玻利维亚铁矿石运输通道,未来会新增2亿吨铁矿石进口量,由此,未来中国企业总体上肯定会减少从他们三家巨头铁矿石商的进口量。如今全球经济下行,以后那些国际垄断铁矿巨头,估计日子不好过了。
更关键的一点是,这次我们国内企业停购巨头铁矿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方要求必和必拓用人民币计价,目前还在谈判。澳大利亚另一个矿商力拓已经用人民币计价了,而这个必和必拓股权结构,美国资本占比近半。下一步就看他们是要继续维护美元,还是要生意了。中国已经开始在大宗商品方面要求人民币计价了,这比人民币代替美元靠谱,每年大宗商品金额都很大,交易额是巨大的,这针对的不仅是澳大利亚,更是针对美元体系。现在中国逐步掌握了定价权的大宗商品交易,都要求以人民币计价,逐步抛弃美元计价体系,这是金融主权安全与利益的一步棋,期待我们国内企业能做的更好。